经济新闻头条: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分餐制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分餐新“食”尚 推行难在哪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你支持分餐制吗”“文明餐桌·公筷行动”等话题引发广大网民关注讨论。疫情之下,有多少人的就餐习惯发生了变化?分餐制推广情况如何?能否让分餐真正走入百姓生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公勺公筷成餐饮行业复业“标配”


  近日,随着餐饮行业陆续复业,一场倡导使用公勺公筷的行动在全省各地展开。


  4月9日18时,石家庄市勒泰中心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公筷公勺 文明用餐”“公筷公勺 幸福乘倍”等公益广告,走进庄里街,也随处可见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


  在勒泰中心庄里街三楼一家烤鱼店的入口处,服务人员为陆续来用餐的消费者测量体温、登记。店内,在消费者按安全距离落座后,服务员拿上了一套颜色不一样的餐具并提醒“欢迎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


  “我们营业这么多年一直都备有公勺公筷,以前是顾客需要时才提供,最近在顾客用餐前就主动提供。”该餐厅经理助理王琦说。


  4月8日12时,位于石家庄市裕华东路的金山饺子富强店,一间可容纳10人的包间内,5名顾客分隔就座,服务员上菜时为每道菜都配了一双公筷。


  金山饺子富强店店长董秀峰说,从3月中旬恢复堂食以来,餐厅严格执行“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服务员不但主动提醒顾客使用公筷,必要时还会提供分餐服务。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多数用餐的消费者并没有使用公筷,有的吃着吃着就“公私不分”了,有的甚至直接把公筷当成了私筷用。


  多个餐厅服务员也表示,只有一小部分顾客使用公筷,大部分还是用自己的筷子夹菜,饭桌上喝点酒以后,公筷就成了摆设。


  一位就餐的市民刘女士说,看到餐厅有公筷她很惊喜,一开始她还积极使用,可大家都不用,显得自己很“矫情”。


  “从科学角度来看,合餐制的一大弊端在于传播病原微生物,流感、结核病、幽门螺杆菌等部分通过唾液、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就有可能传染给其他就餐者。”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程蔼隽介绍,融易新媒体,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在我国自然人群中感染率为40%至60%,呈家族聚集现象。


  程蔼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勤洗手、戴口罩、少外出已经成了社会的共识,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也应该成为同样重要的习惯。


  分餐制推行还要迈过多道关


  事实上,倡导分餐制早已有之,它曾于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被很多餐厅采用,但逐渐没了声息。推行分餐制,为何这么难?


  “分餐制要推行,要迈过很多关口,第一道关就是传统文化的制约。”程蔼隽说,大多数中国人喜欢热闹的合餐,在大家的观念中,不分碗筷表示和睦,给孩子夹菜表达爱心,给老人夹菜表达敬仰,给客人夹菜表达热情,而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就觉得生分、不热情、不合群。


  健康意识不足也是分餐制落地的一个障碍。程蔼隽认为,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了解合餐存在的传播疾病隐患,多数人没有概念。


  石家庄市民魏丽君在一家医院工作,她一家3口都有专属碗筷,而一旦公婆过来,就不再严格分餐了。“家里老人没觉得合餐有健康风险,觉得我太过讲究了,我只能在他们来时妥协。”


  河北渝乡辣婆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欣认为,中国人在一起吃饭,不是简单地吃吃喝喝,而是追求一种“和合之美”的聚会氛围,社交体验超过了吃饱的需求。“餐厅复业后提供公筷公勺,也可以提供分餐服务,不过很少有顾客主动提出分餐。”


  除了消费者用餐习惯难改变,分餐制对于餐饮企业经营者来说也有很多“坎”。


 文章标题:经济新闻头条: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分餐制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分餐新“食”尚 推行难在哪,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food/10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