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资讯 > 最新重大新闻:主力投放工具按兵不动 央行这波操作有何玄机?

最新重大新闻:主力投放工具按兵不动 央行这波操作有何玄机?

2020-05-02 09:55:21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导读
4月30日早间,市场资金面收紧,资金价格突然大涨,隔夜利率飙升123基点,国债期货全线走弱。 与此同时,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2020年4月30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4月从月初到月末,公开市场逆回购这一曾经的货币投放主力工具竟一笔未动。不光逆回购遁形,4月MLF、TMLF全部缩量对冲,全月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创10个月新高。 什么情况? 来源...
  4月30日早间,市场资金面收紧,资金价格突然大涨,隔夜利率飙升123基点,国债期货全线走弱。

  与此同时,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2020年4月30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4月从月初到月末,融易新媒体,公开市场逆回购这一曾经的货币投放主力工具竟一笔未动。不光逆回购遁形,4月MLF、TMLF全部缩量对冲,全月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创10个月新高。

  什么情况?

  来源:中国货币网

  连停一个月 主力货币投放工具“遁形”

  早上9时15分,央行网站“准时”挂出今日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熟悉其中规律的小伙伴准知道,央行没操作。

  经验表明:

  倘若这一公告在9时15分左右挂出来,基本意味着当天无操作;

  如果是在9时45分左右挂出来,则很大可能性是开展了操作。

  今天很准时,当然也就没有意外——没操作。最近天天如此。

  来源:央行网站

  中证君注意到,整个4月份,央行都没有开展过逆回购操作。

  这非常罕见,央行逆回购可是主力货币投放工具。

  自从外汇占款少了之后,“逆回购+MLF”这一公开市场操作组合逐渐成了央行投放货币的主力工具,逆回购侧重短期,MLF侧重中长期,互为搭配。

  统计显示,2016年至2019年,央行逆回购交易量连续3年都超过10万亿元,2019年也有7.4万亿,今年前4个月约为4万亿,均明显高于MLF操作量,既是高频工具,也是“主力中的主力”。

  不过,3月以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量显著萎缩。2月仍达2.8万亿元,3月骤降至700亿元,4月归零。4月有7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全部净回笼。

  2月的2.8万亿元当中,主要是央行为应对疫情在春节后紧急投放的资金,剔除这一部分,今年以来逆回购操作频率和力度下降的趋势很明显。

  其他工具也缩量 净回笼创10个月新高

  不光如此。4月份,麻辣粉(MLF)、特麻辣粉(TMLF)的量也少了。

  4月15日,央行开展了1笔1000亿元MLF操作,本月到期2000亿元。

  来源:央行网站

  4月,央行开展了561亿元TMLF操作,本月到期2674亿元。

  来源:央行网站

  算上逆回购和MLF、TMLF,4月份央行从银行体系回收了3813亿元流动性,创下近10个月新高,也高于月中降准释放的约2000亿元流动性。

  4月30日早间,市场资金面收紧,资金价格普涨,隔夜Shibor大涨123基点;债券市场走弱,国债期货全面下跌,啥情况?

  来源:Wind

  “滚隔夜”再度风行 不符合货币政策本意

  央行投放少了,很大程度上说明市场不缺钱。但同时也可能表明,货币当局不希望市场上钱过多、泛滥,刺激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

  近期金融机构加杠杆、“滚隔夜”的现象再度风行。

  3月底以来,在债券质押式回购日成交迈上4万亿元关口的同时,隔夜回购交易异常火爆,单日成交最高超过4.7万亿,在质押式回购中占比超过92%。

  华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称:“伴随着资产端利率快速下行,息差大幅收窄,似乎只有最便宜的隔夜资金才能满足投资者的加杠杆需求,因此投资者对隔夜资金的需求大增。”他认为,央行释放资金的初衷在于让银行支持实体,大量“滚隔夜”加杠杆的行为并不为监管层乐见。

  毕竟,2019年6月,央行就曾经在回购利率过低时做出窗口指导。2016年金融加杠杆的教训也还历历在目。

  5月或再发力 降准降息可期

  不过,近几日资金面略有波动,主要是受了税期、监管考核、节假日备付等影响,符合季节性规律,也没有超出预期。整体上,资金面还是松的,市场波动是短暂的。

  货币政策在近一阶段显然是不可能收紧。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一是万亿地方债蓄势待发,财政发力需要货币配合。二是5月仍是传统税收大月,对冲税期不能撒手。从以往来看,在政府债发行高峰期和税期高峰月度,央行往往会增加流动性供给。

  只是从操作手段和工具上看,今年央行侧重通过降准和MLF操作释放中长期限资金的倾向明显,5月份这一特征可能延续,但逆回购仍可能适量操作。

  因此,5月央行流动性操作可能比4月更积极一些,投放手段也可能更多样一些,而操作利率有望继续下调。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主管明明称,5月份是财政发力大月,货币政策将为财政政策护航,预计5月份降准和利率下调大概率都会落地。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光明招商大会:聚焦实体经济发展

7月6日,2022光明招商大会在光明云谷举行。光明区始终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2 厦门国际银行全球千大银行排名升至第154位 连续六年入围全球

7月4日,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正式发布“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厦门国际银行以总...

3 河南村镇银行储户信息泄露 欧科云链:警惕新型虚拟货币相关诈

原标题:储户信息泄露?被 骗数千!有人冒充河南4家村镇银行,称能7日退款,警惕这些公众...

4 金融股凸显配置价值 民生加银抢占市场投资先机

在经历了前期市场的震荡调整后,A股开启了修复性反弹行情,近期沪指再度回到了3400点附近,...

5 报告:上半年50城平均房租微跌 石家庄北京等5城租金上涨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7日讯(记者 李方) 中指研究院今日发布《2022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白皮书...

6 公共健康日: 要“稳稳”的健康 金领冠为宝宝成长加满能量

为了更好地实现全民健康愿景,每年的7月7日被定为“公共健康日”,倡导关注全民健康发展。...

7 对规划中的教育用地作误导性宣传 重庆千山地产子公司遭处罚

中国网财经7月7日讯 信用中国(重庆)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重庆千山美林置业有限公司(简称“...

8 警惕“代理退保黑产”、拒绝“免费”车险陷阱 专家支招保险反

中国网财经7月7日讯(记者 郭伟莹)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

9 警惕“代理退保黑产”、拒绝“免费”车险陷阱 专家支招保险反

中国网财经7月7日讯(记者 郭伟莹)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

10 能链旗下中能链首家合作油站开业,赋能行业转型升级提速

能源变革大背景下,加油站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6月30日,河南新密中能链中海能源加油站盛...

1 光明招商大会:聚焦实体经济发展

7月6日,2022光明招商大会在光明云谷举行。光明区始终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2 厦门国际银行全球千大银行排名升至第154位 连续六年入围全球

7月4日,英国《银行家》杂志(The Banker)正式发布“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厦门国际银行以总...

3 河南村镇银行储户信息泄露 欧科云链:警惕新型虚拟货币相关诈

原标题:储户信息泄露?被 骗数千!有人冒充河南4家村镇银行,称能7日退款,警惕这些公众...

4 金融股凸显配置价值 民生加银抢占市场投资先机

在经历了前期市场的震荡调整后,A股开启了修复性反弹行情,近期沪指再度回到了3400点附近,...

5 报告:上半年50城平均房租微跌 石家庄北京等5城租金上涨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7日讯(记者 李方) 中指研究院今日发布《2022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白皮书...

6 公共健康日: 要“稳稳”的健康 金领冠为宝宝成长加满能量

为了更好地实现全民健康愿景,每年的7月7日被定为“公共健康日”,倡导关注全民健康发展。...

7 对规划中的教育用地作误导性宣传 重庆千山地产子公司遭处罚

中国网财经7月7日讯 信用中国(重庆)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重庆千山美林置业有限公司(简称“...

8 警惕“代理退保黑产”、拒绝“免费”车险陷阱 专家支招保险反

中国网财经7月7日讯(记者 郭伟莹)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

9 警惕“代理退保黑产”、拒绝“免费”车险陷阱 专家支招保险反

中国网财经7月7日讯(记者 郭伟莹)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

10 能链旗下中能链首家合作油站开业,赋能行业转型升级提速

能源变革大背景下,加油站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6月30日,河南新密中能链中海能源加油站盛...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