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海外投资者9月抛售美债超千亿美元 美债需求降温或已成趋势

海外投资者9月抛售美债超千亿美元 美债需求降温或已成趋势

2023-11-20 23:11:56来源:贝壳财经

文章导读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23年9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总规模环比减少1016亿美元至76054亿美元。美债前三大海外持有国同步减持,日本、中国大陆、英国当月所持美债规模分别缩减285亿美元、273亿美元和292亿美元,持仓量降至10877亿美元、7781亿美元和6689亿美元。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9月美债抛售力量明显较强,对于部分主权国家外汇储备而言,减持美债主要是出于资产配置...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23年9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总规模环比减少1016亿美元至76054亿美元。美债前三大海外持有国同步减持,日本、中国大陆、英国当月所持美债规模分别缩减285亿美元、273亿美元和292亿美元,持仓量降至10877亿美元、7781亿美元和6689亿美元。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9月美债抛售力量明显较强,对于部分主权国家外汇储备而言,减持美债主要是出于资产配置调整,外储保值的角度考虑。


市场对美债的需求已悄然降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报告指出,从需求端来看,自2022年以来,美债的前两大买家,海外投资者和美联储均在减持美债。其中自2022年6月美联储开启缩表一年以来,其持有美债由高点5.77万亿美元降至4.93万亿美元,累计减持美债约0.84万亿美元;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由2021年12 月的高点7.83万亿美元降至7.71万亿美元,累计减持美债约0.12万亿美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美债的国内主要买家纷纷出现需求不足的迹象。一方面是美联储持续缩表,美债需求不断降低。今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减持美债,持仓量已累计下滑5450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私人部门购债意愿不强。3月硅谷银行事件之后,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整体呈缩减趋势,吸纳美债能力下滑,尤其对购买长久期美债变得更为谨慎。


此外,美债在海外市场的需求在悄然降温。7月以来美元指数再度冲高加剧新兴市场国家汇率贬值压力,各国货币当局只能抛售美债以满足稳定汇率的需求。此外,欧央行不断加息、日本央行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上限,也进一步降低海外投资者对美债的需求。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今年传统的美债需求方整体走弱,虽然美国家庭和非营利部门受美国对冲基金的购债行为影响,购买美债规模有所上升,但对冲基金购债受对冲成本及杠杆率的制约,当前美债总敞口排名前50的基金杠杆已明显上升,或将抑制后续购债需求的释放。


另外,海外整体减持美债,其中官方机构减持规模较大,私人机构上半年有所增持,但近期已明显回落。官方机构净购买规模在2015年后持续缩减,疫情后有所回升,今年以来延续下降。海外私人机构主要包括各国养老金等,日本寿险公司最为典型,在美债期限结构倒挂和套汇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日本私人投资机构的购债行为或同样受到制约。


中日减持美债或为长期趋势


白雪指出,短期来看,融易新媒体消息,中、日两国减持美债可能是一个大趋势。10月底,日本央行再次调整了收益率曲线控制计划(YCC)政策,行长植田和男上强调通胀和经济前景的不一定性,表示保持政策调整的灵活性,这意味着日本央行正在谨慎地向市场传达政策转向预期。预计日央行逐步取消YCC政策甚至负利率的时间表不再遥远。


从中长期资本流动来看,日本金融机构的配置行为也将逆转。实际上,自去年以来,日本金融机构长期海外配置资金已经在逐步削减国际头寸。如果未来日央行结束YCC甚至负利率政策,存量资金回流日本本土,美债可能将被受更大的减持压力。


中国方面,自2013年底前后中国对美债持债规模达到峰值后,中国对美债的持有规模就已呈现波动下行态势,10年间降幅接近34%,说明中国减持美债已形成一种长期趋势。2022年之后,中国减持美债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原因上看,美债价格下跌引发的估值效应,应该是中国减持美债的主要原因,属于遭动减持。


不过,考虑到中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重下降较快,中国应该也同时存在主动减持美国国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中国正在加快外汇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并更加注重海外资产收益率。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实施的金融制裁,提高了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迫切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华夏幸福累计实现金融债务重组约1876亿元

新京报讯 (记者张晓兰)11月17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幸福”)发布关于...

2 海外投资者9月抛售美债超千亿美元 美债需求降温或已成趋势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23年9月,海外投资者持...

1 华夏幸福累计实现金融债务重组约1876亿元

新京报讯 (记者张晓兰)11月17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幸福”)发布关于...

2 海外投资者9月抛售美债超千亿美元 美债需求降温或已成趋势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23年9月,海外投资者持...

3 直击2023国家医保谈判首日:重磅品种仍待考 续约规则趋温和

“(谈得)还不错”,11月17日,北京温榆河畔的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内,刚刚参与完一轮...

4 AI战略并非临时抱佛脚?杨元庆等联想高管解读第二财季业绩

11月16日,联想集团公布2023/2024财年第二财季(2023年7月-9月)业绩。财报显示,联想上半财年(...

5 近20000个品牌参与 2023年黑五全球购物季开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孙文轩)11月17日,记者获悉,从17日-26日,亚马逊海外购正式开启2...

6 傲农生物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拟转让部分股份

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11月17日晚,傲农生物发布通告称,控股股东傲农投资和公司实际控制...

7 四季度以来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回升 与存款“跷跷板效应”显现

“现在银行理财卖的还可以,问存款的人确实少了。”11月17日,有股份制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告...

8 正威回应产业园停产:工厂内部装修,已在准备复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就正威集团旗下全威(铜陵)铜业科技公司遭传停产,11月...

9 荃银高科与先正达合作生物育种技术研发

新京报讯(记者刘欢)11月17日,新京报记者获悉,荃银高科近期发布投资者活动记录显示,公...

10 退役光伏组件规模几何?最新预测:2050年或达5500万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光伏组件退役潮即将来临,市场规模几何?11月17日,贝壳财...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