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创新发展能级提升成深圳“十四五”规划关键词

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创新发展能级提升成深圳“十四五”规划关键词

2021-05-16 09:27:26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导读
【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创新发展能级提升成深圳“十四五”规划关键词】1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

   今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备受关注的2021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未来五年,要全力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这意味着,深圳未来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到2025年深圳市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创新,再一次成为深圳的代名词。

  “十四五”规划显著提升创新能级

  “十三五”期间深圳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突出。从企业来看,商事主体总量达359万户,五年增长67.5%,创业密度全国第一;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86万家,五年增长237%。在创新投入方面,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市级科研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比重从12%提高到30%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居第一。

  这样成绩的背后和深圳的创新基因密不可分,未来深圳仍然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十四五”规划中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担当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业指出,要坚持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突破口,加快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源动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在未来五年深圳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的目标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其中对于创新的要求更加升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群,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深圳发展的一面旗帜,深圳的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业态集聚发展、势头良好。“建设数字深圳”作为深圳“十四五”时期重大战略、重要抓手,将其单独成章,旗帜鲜明提出“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战略目标,率先推进城市数字化整体转型。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完善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也是重点发展方向。

  担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在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2021年的目标也有了清晰规划,其中关于实施新技术、新产业应用推广计划,今年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并明确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具体方案。

  包括,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鹏城实验室和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推动综合粒子设施、鹏城云脑III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加快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湾实验室、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开展50个以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施“三首”工程;推进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龙岗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九龙山数字城、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盐田河临港产业带等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打造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等。

  中国银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研究院曾圣钧表示,深圳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争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届时深圳将形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南方重要高等教育中心,而丰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人才管理机制也将会进一步巩固深圳高科技研发和金融创新中心的领先地位。

  此前在深圳党代会上,也明确了深圳在创新领域的具体措施,两者之间互相呼应。

  比如,首先,在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方面,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