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上市车企交卷2020年:净利“触底”增长 密集发力转型

上市车企交卷2020年:净利“触底”增长 密集发力转型

2021-05-09 09:30:58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导读
【上市车企交卷2020年:净利“触底”增长 密集发力转型】日前,A股22家整车企业、15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均为申万二...

  日前,A股22家整车企业、15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均为申万二级分类,剔除B股,下同)已悉数披露2020年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据统计的数据,虽2020年国内汽车总销量仍处于下行趋势,且叠加疫情的冲击,但总体上看,22家A股整车企业结束了自2016年以来,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挫的局面,4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进一步来看,相对于传统汽车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汽车产业链等相关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迎来爆发,这其中包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002594.SZ)等新能源整车企业,亦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300750.SZ)、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捷股份”,002812.SZ)等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上下游企业。

  这些企业2020年在资本市场上纷纷狂飙猛进,融易新媒体,市值逼近乃至冲破千亿几乎成为常态,作为对比,传统头部车企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601238.SH)、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000625.SZ),市值也仅在1000亿元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康股份”,601127.SH)实控人张兴海、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XPEV.N)总裁夏珩等大量新能源车企的负责人,在2020年与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对话时均详细介绍了自身公司的布局逻辑。2020年至今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正在快速明确,上述布局逻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正被或将被快速地证实或证伪。

  “触底”增长

  连续下挫后,车企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终于迎来正增长。

  详细来看,据数据,2015~2020年,22家A股上市车企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645.34亿元、719.56亿元、662.38亿元、533.77亿元、341.80亿元、372.89亿元,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连续3年快速下挫,至2019年利润尚不及2016年的一半。2020年虽在外部环境上遭遇疫情影响,利润表现仍在“谷底”,但总体实现同比约9.10%的正增长。

  具体到个体上,长安汽车比亚迪的表现尤为典型,2016年,长安汽车的归母净利润规模超过百亿,比亚迪则超过50亿元,均达到峰值。但随后两者利润连续下挫,尤其长安汽车2019年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达26.47亿元,及至2020年,两者归母净利润实现明显改善。

  财务数据背后,是现实经营层面的残酷竞争。

  2018年,国内汽车行业迎来连续28年增长后的首次下滑,车企在产能过剩的终端市场竞争中不断厮杀抢夺市占率,乃至自主车企的头部如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都在随后陷入剔除投资收益后的亏损局面,大量弱势自主品牌洗牌出局丝毫不鲜见,一向强势的合资品牌其盈利能力亦大幅缩减。

  回到财务层面,合资品牌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多被列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017年,22家上市公司这一项目达到峰值,为454.59亿元,随后不断下挫,2018~2020年分别为353.16亿元,305.32亿元、255.5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或意味着,在2020年A股车企利润“触底”反弹之时,合资车企的总体盈利能力仍在下挫。

  类似的“触底”增长,同样表现在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上。

  具体来看,2015~2020年,159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280.53亿元、374.60亿元、474.69亿元、431.74亿元、273.44亿元、286.47亿元,于2017年归母净利润达到峰值后连续下挫,2020年同比实现微幅的正增长。

  虽然利润下行,但在加剧的竞争中,叠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转型背景,车企们的研发支出并未减少,总体来看反而出现较为明显的攀升。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