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中信明明:央行100亿操作惯例的终局是什么?

中信明明:央行100亿操作惯例的终局是什么?

2021-05-07 18:15:05来源:明晰笔谈

文章导读
【中信明明:央行100亿操作惯例的终局是什么?】央行延续100亿元逆回购操作表明货币政策的防御心态,在5月份流动...

  央行延续100亿元逆回购操作表明货币政策的防御心态,在5月份流动性缺口扩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对资金面波动大概率采取滞后操作,需警惕资金利率中枢上行或波动性增大风险可能对长端利率产生的压力。

  无视到期增加,央行维持100亿操作。春节后货币政策操作波澜不惊,100亿元逆回购成操作惯例。这一惯例形成的原因,事后看是流动性缺口小,本质上是央行静默操作下无意释放信号。5月6日央行在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的情况下仍然只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

  从历史中寻找货币“静默”操作的线索。近两年央行实际上并不缺少“静默”的时期,如果我们将央行近期的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惯例对比央行暂停OMO操作,可做对比的是2018年10月26日至2018年12月14日连续36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不变,但央行通过加大资金利率的波动性来起到抑制债市杠杆的效果;以及2020年4月1日至5月25日连续36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操作,央行开始逐步收紧流动性,资金利率随之明显抬升。

  央行操作惯例的终局推演:(1)央行停止100亿元逆回购操作转为暂停公开市场操作;(2)央行在地方债供给压力、所得税汇算清缴影响下提高逆回购操作的规模,以稳定资金面;(3)央行继续维持1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惯例,不对5月份流动性缺口扩大做出对冲操作。三种可能最终都导向资金面边际收紧的结局。

  央行对资金波动的容忍度已经提高。央行在无视月初资金累积到期而延续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惯例,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货币政策持防御心态,需关注5月份地方债发行放量等因素导致资金面波动时货币政策选择滞后反应。实际上,DR007偏离程度反映了央行对资金面波动性的容忍度已经提高。

  债市策略:5月份债市的核心逻辑是通胀和资金面。就资金面而言,5月流动性缺口扩大较为确定,而央行延续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惯例反映出货币政策当前对流动性并没有明显的宽松呵护之心,防御性操作心态背后需要关注5月份资金面波动。我们认为当前需要警惕资金利率中枢上行或波动性增大风险可能对长端利率产生的压力。

  正文

  无视到期增加,央行维持100亿操作

  五一假期海外通胀继续升温,耶伦提及适度提高利率以防经济过热引发金融市场震荡。在主要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逐步提升、经济逐步复苏回暖的过程中,通胀升温颇受关注。五一假期大宗商品价格维持上涨,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原油、有色金属等涨幅较大,CRB金属指数涨幅0.82%,通胀在海外市场继续升温。5月4日晚美国财长耶伦在《大西洋月刊》的采访视频中表示,可能需要提高利率以确保美国经济不会过热。金融市场对该言论反应强烈,美股三大股指跌幅一度超1%,纳指最大跌幅超3%。5月6日英国央行5月份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提出将单周购债速度从当前的44亿英镑放缓至34亿英镑,预计购债计划将于2021年年底附近结束。后续通胀和宽松货币如何退出的或将成为海外市场的主线。

图片

  反观国内,春节后货币政策操作波澜不惊,100亿元逆回购成操作惯例。自春节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始终维持较小规模,尤其是从3月1日起至今,央行连续46个工作日开展100亿元7天逆回购,期间小幅缩量续作MLF,资金利率维持平稳运行。但实际上央行操作并没有严格对冲到期量,5月6日央行在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的情况下仍然只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而相对于央行完全对冲操作,每天开展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似乎成为了3月份以来的操作惯例。

图片

  这一惯例形成的原因,事后看是流动性缺口小,本质上是央行静默操作下无意释放信号。3月份以来央行公开市场100亿元的“制度化”操作惯例的结果是资金面维持平稳运行,事后来看资金面的超预期平稳,无非是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地方债发行节奏较慢导致的流动性缺口较小,抑或是信用派生较小导致的资金淤积。3月份后公开市场操作与春节前操作模式不同、资金面波动情况也前后相差极大,究其本质或许是央行在“两会”窗口或3月~4月信用债到期高峰时期无意释放明确信号,在“不急转弯”的政策要求下稳健操作。

  从历史中寻找货币“静默”操作的线索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