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融易媒体:铂力特:过半净利靠补贴,自研产品卖不过代理设备

融易媒体:铂力特:过半净利靠补贴,自研产品卖不过代理设备

2019-06-26 07:23:11来源:融易新媒体

文章导读
本报记者 苏启桃 6月26日,又一家西安的企业将闯关科创板发审会。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铂力特”)主营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自称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金属 3D 打印产业生态链,整体实力在国内外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铂力特盈利质量并不高,净利润明显依赖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且应收账款高企;多次...

本报记者 苏启桃

6月26日,又一家西安的企业将闯关科创板发审会。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铂力特”)主营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自称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金属 3D 打印产业生态链,整体实力在国内外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发现,铂力特盈利质量并不高,净利润明显依赖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且应收账款高企;多次强调公司在行业内领先,自研产品却干不过代理的产品,对市占率的披露也并不明晰。

1

净利润越来越依赖

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

铂力特成立于2011年,主要为客户提供金属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全套解决方案,业务涵盖金属3D打印设备的研发及生产、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服务、金属3D打印原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金属3D打印工艺设计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含金属 3D 打印定制化工程软件的开发等)。

从业绩来看,最近几年发展迅速。2016-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2.20亿元、2.91亿元,实现净利润2873.79万元、3587.01万元、5799.39万元。

融易媒体:铂力特:过半净利靠补贴,自研产品卖不过代理设备

然而,仔细甄别就可发现,公司净利润明显依赖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

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736.75万元、1256.60万元和2455.64万元。与此同时,公司及其参股公司陕西增材还是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2016-2018年享受的企业所得税分别达到357.53万元、317.21万元、644.49万元。

融易媒体:铂力特:过半净利靠补贴,自研产品卖不过代理设备

简单计算可知,2016-2018年公司享受的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分别达到1094.28万元、1573.81万元、3100.13万元,占各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高达38.08%、43.88%、53.46%,占比还逐年提升。

2

应收账款周转率行业最低

就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时候,铂力特应收账款也水涨船高。

2016-2018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9001.60万元、11337.39万元和16818.35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6.69%,超过营业收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32.49%。且公司应收账款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4.11%、51.55%、57.7%,呈上升趋势。

另外,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2016-2018年分别仅为2.31次/年、2.05次/年、1.95次/年。

融易媒体:铂力特:过半净利靠补贴,自研产品卖不过代理设备

即便与同行相较,也是处于行业最低水平。2016-2018年,先临三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5、3.3、3.13,3D Systems为4.45、5.03、5.36,STRATASYS为5.52、5.28、4.90,SLM Solutions为3.26、2.46、230,行业平均值为4.18、4.02、3.92。

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及下游客户资金结算的特点所致。但公司也坦言,尽管公司主要客户多为国内大型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科研院所等,资信状况良好,且报告期内公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较少,但仍存在部分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3

自研3D设备收入

不及代理销售收入

招股书显示,铂力特是国内最具产业化规模的金属增材(3D 打印)制造企业,也多次强调其研发成果及科技含量。

但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看,公司不仅出售自研的3D打印设备及配件,还代理销售德国EOS公司的设备及相关服务,且公司自研的3D打印设备及配件的收入并不及代理销售设备及配件的收入。

融易媒体:铂力特:过半净利靠补贴,自研产品卖不过代理设备

具体而言,2016年公司代理销售收入为4804.41万元,占主营收入的29.08%,而同期自研3D打印设备及配件的销售仅4358.87万元,占比26.38%;

2017年公司代理销售收入升至7990.33万元,占比36.51%,同期自研设备及配件的销售却下降至3719.39万元,占比近16.99%;

到了2018年,代理销售收入再次增长至8015.29万元,占比27.64%,但同期自研设备及配件的销售也仅有7248.73万元,占比24.99%,依然不及代理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提到,公司自主研发十余个型号的增材制造设备,在2016-2018年计生产金属增材制造设备 164 台,但其中仅对外销售66台,自用的却达到71台。

4

谜一样的市占率

“公司自主研发十余个型号的增材制造设备,出货量及市场占有率在国产金属 3D 打印设备市场中位居前列。”

“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产业化规模的金属增材制造企业, 业务覆盖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机械、能源动力、科研院所、医疗研 究、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及电子工业等领域,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在国内航空航天增材制造金属零部件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

在招股书中,铂力特多次进行如上表述以表现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但金融投资报记者找遍招股书也没找到公司具体的市场份额。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