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经济 > 总有人在挺华为时 忍不住要“黑”一下联想?联想挺憋屈?

总有人在挺华为时 忍不住要“黑”一下联想?联想挺憋屈?

2019-06-03 14:22:10来源:融易新媒体

文章导读
总有人在挺华为时,忍不住要“黑”一下联想?联想挺憋屈?20年来这两家科技公司的差距是怎样拉大的 如今的华为与联想,在体量上基本上没有多大可比性了,但是,在媒体上他们之间总有一种“如影随形”的关系,每每有华为的新闻,就有人把联想拉出来比较一番。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激化之后,华为成了中国反击美国极限施压的一面旗帜,而联想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负...

K图 00992_21

总有人在挺华为时,忍不住要“黑”一下联想?联想挺憋屈?20年来这两家科技公司的差距是怎样拉大的

如今的华为与联想,在体量上基本上没有多大可比性了,但是,在媒体上他们之间总有一种“如影随形”的关系,每每有华为的新闻,就有人把联想拉出来比较一番。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激化之后,华为成了中国反击美国极限施压的一面旗帜,而联想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负面传闻的风波。

这不,就在华为忙着应对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全方位围堵之时,联想集团却在忙着澄清“5G投票门”、“联想没有对华为断供”、“联想否认其CFO接受美媒采访时说过‘联想撤出中国’”等等。

我猜联想感觉挺憋屈的,华为太伟大了,但是中国乃至世界华为就此一家,被华为超越甚至“干掉”的跨国公司多了去,联想不如华为也不能说明联想就是一家烂公司,难道智商比不上爱因斯坦的人都该被叫做“白痴”?

联想为何会生活在华为的“阴影”之下?

联想到底做错了什么或者说华为做对了什么,才导致这两家公司现在判若云泥的“人设”呢?

大爷我瞎琢磨了一下,感觉大概是这样一个理儿。

好比在一个重点高中的“火箭班”,每一个学生都优秀得无以复加,而这个火箭班里一个名叫“联想”的孩子不仅物理数学出类拔萃而且理想宏大志存高远,最初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才是最有“天赋”也最被寄予厚望成为“爱因斯坦”的人。

而一个名叫“华为”的孩子成天埋头苦读,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从没发表过要干一番大事的豪言壮语,没什么人关注他。

高考时,那个叫“联想”的孩子为了毕业后能多赚钱早点过上好日子就去读贸易专业了,毕业后果然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春风得意。而那个叫“华为”的孩子则专心致志于物理与数学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竟然成了“爱因斯坦”。

一个搞贸易赚快钱,一个搞研究赚慢钱,起初赚快钱的被夸聪明伶俐,而赚慢钱的被嘲笑自讨苦吃。

然而,时间是最终的裁判,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时间的宠儿,快与慢,不是评判标准。

还是几句老话把人生的道理说得透彻:欲速则不达,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智者若愚。

由此可见,最近几年,联想之所以生活在华为的阴影之中,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是二十多年前“同一个班里的两个同学”选择了两条迥然不同的道路之后得到的两种“人生”,我想大家更多的是在为联想没有选择与华为同样的道路感到遗憾吧,以联想的“天赋”,他本来可以做得更好,那样的话,在面对美国挑起的科技战时,华为就多一个强大的队友,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几近于”孤军奋战了。

华为正遭受美国的无理且粗暴的围攻,我们除了感到愤怒之外,也为华为的力量感到骄傲,没有相当的分量,也不会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只有当中华民族又一次遭遇来外来强敌威胁与打压的时候,人们才认识到华为作为一家领先的科技公司对打赢贸易战的重要意义,我们甚至有一点点后怕,假如没有华为,我们会不会更被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华为与任正非堪称“民族英雄”。

华为在抗力美国政府调动所有资源的围堵,一个国家,而且还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一个公司如此大动干戈,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堪称史无前例。

全世界都看见了美国在封杀华为时的不惜代价,甚至不要底线。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华为掌舵人任正非的冷静、沉着与包容,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科技领域的中国公司命运多舛,江山代有牛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大浪淘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稍微成点气候并且能剩下来的也就屈指可数的几家了。联想与华为都是当年的佼佼者,联想起步早,背景的技术色彩更浓,一直以商界领袖自居,派头大,行事高调,广告用的都是大词,比如“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样立足地球放眼宇宙的漫威电影风格,英勇豪迈、舍我其谁,感觉就是科技创新领域的“美国队长”。

华为的广告词是“我们的人生,痛并快乐着”,还有那句“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这跟任正非的做人风格一脉相承。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不赚快钱,而是知难而进,找阻力最大的方向死磕,一旦突破了,就意味着一次伟大的跳跃,按照任正非自己的话说,就是自找苦吃。任正非以苹果为师,他用苹果手机,给家人送苹果电脑,其实,他本人与乔布斯有着惊人相似之处,那就是“另类思维”,不走寻常路,化不可能为可能。

说到底,还是信仰决定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如此,一个企业的命运更是如此。

在目前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对华为与联想的评价出现冰火两重天,民众偶尔会有情绪化的一面,这是可以理解的。

是谁阻止了联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印象中,联想一直在寻找“阻力最小的方向”顺势而为,它需要快速见效,赚快钱。而华为几乎都一直在找最难的方向寻找突破。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