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媒体:药品原料垄断牟利内幕调查:常用药成了资本“掘金地”(2)

  有的药品“药价倒挂”达几十倍,比如治疗农药中毒的氯解磷定,一盒价格从政府招标挂网价48.8元暴涨到1017元。用于断指再植的盐酸罂粟碱,从9.4元暴涨到349.9元。这些“救命药”医院必备,只能高价采购。

  记者了解到,近期一些不正常涨价药品在全国多地出现短缺现象,比如硝酸甘油在江苏、湖北、辽宁等省均缺货。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曾发布公告,宣布硝酸甘油等多种短缺药品可以突破政府招标价“直接挂网”销售。

  垄断的暴利形成:

  组织化、常态化、模式化

  为何有这么多种药品不正常涨价?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主要是一些不良商人为牟取暴利,非法垄断药品原料造成的。

  “一批疗效确切、物美价廉的药品原料被人为控制,导致无原料厂家的生产成本大增。”安徽华源医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近两年中国医药工业界的一个常见现象,比如安乃近、异烟肼、扑尔敏等药品原料,有的价格从一公斤2千元上升到5万元。现在市场上的常用药、低价药涨价已成普遍现象。“患者、医疗机构、流通企业苦不堪言,处境十分无奈。”

  华东地区一家制药企业就是原料垄断的受害者之一。这家有数百名员工的公司生产50多种常用药,公司负责人介绍,过去几年间,公司有几十种药品的原料被人为垄断,很难买到。包括阿莫西林胶囊、病毒灵、速效伤风胶囊、土霉素片、西咪替丁片、甲硝锉片等。

  其中病毒灵(盐酸吗啉胍片)的原料,2015年还是2万元一吨,2017年暴涨到30万元一吨,公司为了不停产、保障工人工资,只好“托关系”高价购买。速效伤风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的两种原料扑尔敏和对乙酰氨基酚都被垄断,扑尔敏的价格从一公斤230元逐步涨到1980元乃至七八千元,想买50公斤还必须搭售50吨的对乙酰氨基酚。

  “对我们药厂来说,要么高价买他们的原料,要么让他们做‘销售总代’,由他们确定售价并拿走利润大头。”这位药企负责人说,原料暴涨导致产品暴涨,比如病毒灵原来一瓶出厂价只要4.85元,后来涨到58元。高价也导致药厂的产品滞销,无奈只好转型做食品、化妆品。“我们是敢怒不敢言。如果公开身份表示不满,可能以后都买不到原料了。”

  多名业内人士介绍,一些不良商人通过串通、利诱、逼迫等手段,垄断某种药品的原料供应和进口渠道,囤积居奇向下游药厂高价兜售,或者控制药厂产品的销售权、定价权,导致药品涨价、紧缺,从中牟取暴利。近两年来所有非正常涨价的药品,几乎都是采用这套手法,已经组织化、常态化、模式化。

  “比如某种药的原料全国原有三个生产厂,现在环保关停了一个,只剩两个。就有所谓的‘总经销商’又叫‘大包’把这两个厂产的原料全部买断。你原来售价8万元一吨,我现在给你10万元,你生产多少要报备给我,经销权也全归我,我垄断市场后卖30万元一吨,导致下游药厂成本和产品价格激增。”一名医药界人士说,有些人把药价上涨归结于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环保原因关停原料厂,实际上垄断提价才是主因。而提价的方法又多种多样,比如有的药原来一瓶100粒,现在改包装为一瓶20粒、10粒,看上去售价没变,实际上价格大涨。

  垄断牟利,在医药行业近乎成为“公开的秘密”。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医药界人士透露,他认识的一个医药行业老板,去年拿出3个亿垄断了一种胃药原料,把一瓶药的价格3个月内从1.6元抬到8元,听说从中获利数倍。

  乏力的处罚呼唤:

  排查、打击、放开

  今年初,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河南九势制药有限公司因为垄断扑尔敏原料药,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没收、罚款1243万元。

  据了解,扑尔敏作为一种原料药,广泛用于生产两千多种感冒和过敏类药物制剂,包括鼻炎片、维C银翘片等常用药品。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调查,湖南尔康与河南九势两家占中国扑尔敏原料药的市场份额一度达96%,他们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对进口渠道的掌控,“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以不公平的高价向下游药厂销售并搭售药用辅料,多次以“无货”为由拒绝供应,或者将缴纳高额保证金、将成药回购统一销售、成药涨价并提成等作为供应条件。导致扑尔敏原料药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部分下游厂商减产停产,损害了广大患者利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