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医药 > 巨噬细胞:对抗实体肿瘤的“希望之星”?

巨噬细胞:对抗实体肿瘤的“希望之星”?

2024-05-30 01:42:50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导读
◎本报记者 罗云鹏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识别吞噬病原体、抵抗感染、器官生成、组织重塑、代谢适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本报记者 罗云鹏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识别吞噬病原体、抵抗感染、器官生成、组织重塑、代谢适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与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冠琳团队合作,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人体巨噬细胞多样性、发育和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综合单细胞转录组学、空间转录组学、类器官共培养系统,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工具等方法研究人体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的组合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趋势》上。文章指出,这一策略将为包括癌症在内的巨噬细胞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身体的“清洁队”

  巨噬细胞的功能与其所驻留的组织相适应,并受到所处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既是身体中的“清洁队”,通过吞噬细胞残骸和废物来清除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也是免疫系统的“哨兵”,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信号来告知其他免疫细胞有外来入侵物质,准备应战。同时,巨噬细胞还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变化,根据器官需求来维持身体稳态。

  李汉杰介绍,小鼠等啮齿类动物模型是研究组织驻留巨噬细胞起源、分化、多样性和功能的强有力工具。但小鼠与人在解剖结构、组织功能复杂性、先天与适应性免疫系统发育激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过去20年里,研究人员在小鼠巨噬细胞研究中取得显著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体巨噬细胞的起源、发育等过程,以便开发靶向巨噬细胞治疗人体疾病的新方法。

  长期以来,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分类与命名主要基于它们所处的位置。比如巨噬细胞出现在肺部,就是肺泡巨噬细胞。它们可以吞噬进入肺泡的各种尘埃粒子和微生物,依靠呼吸道的纤毛运动与黏液一起排出体外,是机体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肺部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巨噬细胞出现在神经组织里,就叫小胶质细胞。它们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重要的一道免疫防线,主要负责清除损坏的神经、斑块和感染性物质。

  研究团队此前发现,在发育早期,来自某些器官的巨噬细胞转录组相似度较高,而另外一些组织器官的巨噬细胞转录组差异较大。“位于CNS外的一群巨噬细胞,融易新媒体消息,现在遭命名为类小胶质细胞,与CNS中的传统小胶质细胞拥有相似的转录组。这挑战了小胶质细胞仅在CNS中分化的传统观念。”王冠琳说。

  癌症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针对巨噬细胞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巨噬细胞的极化与功能调控、巨噬细胞与微环境相互作用等方面。在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存在M1和M2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M1型巨噬细胞可以诱导肿瘤组织内的炎症反应,是“好的”巨噬细胞;而M2型巨噬细胞则与之相反,可起到抑制肿瘤免疫的作用。

  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为肿瘤治疗带来巨大进展。然而,该方法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受到肿瘤特异性抗原缺乏、T细胞转运和浸润效率低下等诸多限制。与T细胞不同,巨噬细胞可以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吞噬和杀伤肿瘤细胞。此外,巨噬细胞表现出的表型和功能可塑性,使其能够在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中生存。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也可通过提呈抗原激活T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增强抗肿瘤效应。在安全性方面,巨噬细胞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较低。因此,将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巨噬细胞用于治疗实体瘤遭国内外科研人员寄予厚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教授程涛、王建祥与中山大学教授李昕等,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单层细胞培养系统,可在3周内从单个人多能干细胞生成约6000个巨噬细胞,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CAR-巨噬细胞,具有稳定CAR表达和有效体外抗肿瘤活性。

  浙江大学研究员张进团队设计了功能增强型的第二代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工程化CAR-巨噬细胞,阐明了其抗原依赖性极化和激活以及通过“胞葬”作用杀伤肿瘤的机制,为巨噬细胞应用于实体肿瘤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用巨噬细胞治疗实体肿瘤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如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易遭极化为促癌的M2状态,病人自体成熟巨噬细胞的基因编辑效率极低且制备周期长,用于治疗的巨噬细胞数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等。此外,如何赋予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巨噬细胞靶向性抗肿瘤的能力继而增强其治疗效果,也是巨噬细胞抗实体肿瘤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探索更多功能实现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世界首例!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

科技日报讯 (王根华 记者张强)我国糖尿病患者多达1.4亿,其中约4000万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注...

2 巨噬细胞:对抗实体肿瘤的“希望之星”?

◎本报记者 罗云鹏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识别吞噬病原体、抵抗感染、器官...

3 地道药材撬动百亿元大产业

眼下,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药田里,正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随着挖药机缓缓入地又抬...

4 打造全产业链体系 拓宽生物医药版图

◎本报记者 颉满斌 王 春 5月25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

5 医院“一床难求”怎么办?手术“无假日” 健康“不打烊”

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很多外地患者进京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技术服务,很多医院“一床...

6 多吃蔬菜水果有助改善睡眠

科技日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张佳欣)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康的饮食、充足的运动和睡眠。这...

7 深耕重组蛋白 加速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进程

“2019年,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对于我们这样初始投资高、研发周期长、但又无法体现当期业绩...

8 降糖减重药品市场蕴藏潜力

近日,治疗糖尿病GLP-1(胰高糖素样肽-1)药物领域又一重磅产品礼来公司的替尔泊肽注射液在...

9 全球肿瘤疫苗研发提速 能否成攻克癌症福音

近年来,有望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的肿瘤疫苗在全球研发升温,特别是mRNA肿瘤疫苗更遭寄予厚...

10 创新药频获政策加持 产业引导基金精准浇灌

近期,北京、广州等多地发文促进创新医药发展,政策支持不断。投融资市场上,今年以来,...

1 世界首例!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

科技日报讯 (王根华 记者张强)我国糖尿病患者多达1.4亿,其中约4000万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注...

2 巨噬细胞:对抗实体肿瘤的“希望之星”?

◎本报记者 罗云鹏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识别吞噬病原体、抵抗感染、器官...

3 地道药材撬动百亿元大产业

眼下,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药田里,正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随着挖药机缓缓入地又抬...

4 打造全产业链体系 拓宽生物医药版图

◎本报记者 颉满斌 王 春 5月25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

5 医院“一床难求”怎么办?手术“无假日” 健康“不打烊”

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很多外地患者进京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技术服务,很多医院“一床...

6 多吃蔬菜水果有助改善睡眠

科技日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张佳欣)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康的饮食、充足的运动和睡眠。这...

7 深耕重组蛋白 加速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进程

“2019年,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对于我们这样初始投资高、研发周期长、但又无法体现当期业绩...

8 降糖减重药品市场蕴藏潜力

近日,治疗糖尿病GLP-1(胰高糖素样肽-1)药物领域又一重磅产品礼来公司的替尔泊肽注射液在...

9 全球肿瘤疫苗研发提速 能否成攻克癌症福音

近年来,有望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的肿瘤疫苗在全球研发升温,特别是mRNA肿瘤疫苗更遭寄予厚...

10 创新药频获政策加持 产业引导基金精准浇灌

近期,北京、广州等多地发文促进创新医药发展,政策支持不断。投融资市场上,今年以来,...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