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医药 > 核酸药物迎来爆发性发展期(3)

核酸药物迎来爆发性发展期(3)

2024-03-20 03:41:24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导读
策划:刘 恕 李 坤 采写:本报记者 张佳星 经过几十年发展,核酸(RNA)药物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次肯定了核酸作为药物的可行性;2024年,投资市场普遍遇冷,核酸药物却逆势而上,开出多个以“亿元”“亿美元”为单位的大单…… “新冠mRNA疫苗的异军突起,让籍籍无名的核酸药物为人熟知。”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表示,核酸药物2016年以来得到快速发展,正在开启创新药物新时代。 一家投资机...

  成立不足3年的舶望制药,每隔两三个月就能完成一批针对不同靶点的小核酸干扰药物的筛选。目前,正在推进20多个产品的研发,有些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如果构建了高效的工具、成熟的平台,核酸药物研发周期将比传统小分子药物更短。”张礼和表示,锁定靶点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之后,核酸药物相对容易设计。例如,莫德纳公司生产新冠mRNA疫苗的平台,现在也用于研发黑色素瘤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如果说成熟研发平台是核酸药物研发快速进展的“引擎”,那么核酸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就是竞速的“方向盘”。

  “相较于传统药物,核酸药物靶点有‘巧妙’的作用机理。新靶点发现和相应核酸药物开发有赖于基础医学研究的进展和新的靶点筛选技术。”张力勤说,为了更快找到靶点,需要设计出高效筛选的工具性体系,在海量的基因库中快准稳地“钓”到靶点。

  工具的发展对于生物技术企业竞速至关重要。无论是布局人工智能筛选,还是在化学试验中设计巧妙的工具,筛选靶点的方式正在从“手工作坊”阶段逐步向自动化晋级。

  同步晋级的还有核酸药物的生产品质和效率。

  “相比传统小分子药物,小核酸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检测到的杂质。”小核酸合成设备生产企业、北京擎科生物副总裁杜军向记者详细讲解了核酸药物串“珠子”的过程:串“珠子”不是凭空让珠子一个一个“牵手”,需要一个载体为“珠子”的串联做依托。

  “合成效率和有效性是核酸药物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杜军说,同样的原材料,试验室能够合成10克就足够做试验了,开展生产则要合成数百克甚至数公斤。因此,高效的生产线是小核酸药物产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

  “小核酸药物的生产环节一直受包括合成设备仪器、原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张亮表示,但这两年国内企业在合成、分析等仪器设备方面持续开展研发,取得新进展。

  以高载量合成仪为例,该设备目前主要由国外公司生产。“一台进口设备的价格达到数千万元以上,交货周期需要好几年。”杜军介绍,为了避免在生产设备上受限,北京擎科生物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合成过程的关键合成载体“孔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的制作工艺,并摸索出整套的高效均质化生产流程。

  “凭借自主研发,我们的设备价格较进口降低一半,质量也更有保障。”杜军说。

  营建良好发展生态

  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期

  当前,中国核酸药物的发展蓝图正在形成: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重磅品种开始出现,若干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小核酸药处在各期临床和临床前阶段中,核酸产业即将进入爆发性发展期。业内认为,小核酸药物最可能成为中国在创新药物领域形成局部优势的突破口。

  “小核酸药物的研发链条秉承了创新药的发展路径,经历合成、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获批上市等关键环节。”张亮说,研发链条长、资金投入大是药物研发的共同特点,培育核酸药物研发的良好生态环境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与其他创新药物不同的是,核酸药物正值战略机遇期,在技术储备上抢抓战略制高点正当其时。梁子才解释,以递送系统为例,肝脏递送系统已经成熟,肝外递送系统成为整个行业竞速研发的领域,谁能最先突破肿瘤、心血管、中枢神经等系统的递送瓶颈问题,并得到产业验证,谁就能“攻下一城”。

  “核酸药物串‘珠子’的载体是一种特殊材料,对药物合成的长度、效率起关键作用。”杜军说,新型介质材料的研发需要化学、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的协同创新。

  从全球创新产业发展规律看,资本市场融资是支持技术创新蓬勃生长的“源头活水”。梁子才说:“支持创新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使命。‘从0到1’的过程,既是技术突破的关键阶段,也是产业发展最需要支持的阶段,更是投资者最可能得到高额回报的阶段。因此,在创新企业最需要支持的阶段为其提供资本支持,才能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和投资者利益三者的统一。”

  “具有巨大的成长性的小核酸制药有望带来现代制药产业‘第三次浪潮’。”梁子才认为,用好政策指挥棒,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的创新支持功能,是我国核酸药物形成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大单”扎堆让核酸药物产业发展模式日渐清晰。“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创新,进入临床一期前后通过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等方式引入大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开发,实现了优势互补。”张亮表示,成熟的医药创新环境正在形成,各方在药物创制长链条中承担起擅长的部分,这一创新药物模式在国外已非常成熟。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与大药企合作还不多,仍需进一步加强此类研发模式的引导和支持。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集采中选心脏支架覆盖国内外主流企业产品 95%医生患者选择使用

中国经济网3月13日讯(记者 韩璐)昨日,国家医保局对于“七八百元的集采心脏支架敢不敢用...

2 核酸药物迎来爆发性发展期

策划:刘 恕 李 坤 采写:本报记者 张佳星 经过几十年发展,核酸(RNA)药物终于迎来了“高...

3 2023年短缺药品上报信息已全部实现应对处置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李恒 董瑞丰)记者13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省、市、县...

4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降趋势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顾天成)记者13日从国家疾控局获悉,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

5 世界肾脏日:请留意这3个肾脏的“求救信号”

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什么样的异常是肾脏在...

6 谨防“加料电子烟”流向年轻人

电子烟因富含“科技感”,赢得不少年轻人青睐。然而,一些非法分子也盯上了电子烟,在其...

7 十部门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九...

8 线上引流线下“割草” 医美网络营销“糟心套路”何其多

医疗美容行业近年来日渐走俏,消费规模逐渐扩大,医美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也随之增...

9 从心脏支架“打折到脚踝”看集采降价不降质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彭韵佳 黄凯莹 林苗苗)心脏支架也遭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10 力争至2024年底 超八成新生儿出生当年参保

本报北京电 (记者熊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儿童参加基本医疗...

1 集采中选心脏支架覆盖国内外主流企业产品 95%医生患者选择使用

中国经济网3月13日讯(记者 韩璐)昨日,国家医保局对于“七八百元的集采心脏支架敢不敢用...

2 核酸药物迎来爆发性发展期

策划:刘 恕 李 坤 采写:本报记者 张佳星 经过几十年发展,核酸(RNA)药物终于迎来了“高...

3 2023年短缺药品上报信息已全部实现应对处置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李恒 董瑞丰)记者13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省、市、县...

4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降趋势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顾天成)记者13日从国家疾控局获悉,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

5 世界肾脏日:请留意这3个肾脏的“求救信号”

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什么样的异常是肾脏在...

6 谨防“加料电子烟”流向年轻人

电子烟因富含“科技感”,赢得不少年轻人青睐。然而,一些非法分子也盯上了电子烟,在其...

7 十部门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九...

8 线上引流线下“割草” 医美网络营销“糟心套路”何其多

医疗美容行业近年来日渐走俏,消费规模逐渐扩大,医美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也随之增...

9 从心脏支架“打折到脚踝”看集采降价不降质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彭韵佳 黄凯莹 林苗苗)心脏支架也遭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10 力争至2024年底 超八成新生儿出生当年参保

本报北京电 (记者熊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儿童参加基本医疗...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