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医药 > 国家卫健委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 利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国家卫健委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 利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023-03-26 12:44:02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导读
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目录(2023)》)。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目录(2023)》的发布利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医用设备配置要求放宽 早在2015年,我国就明确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由非行政许可转为行政许可事项。此后,在2017年5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0号)中明确了大型医用设备目录的制定要求。 因此,国家卫...

  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目录(2023)》)。

  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目录(2023)》的发布利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医用设备配置要求放宽

  早在2015年,我国就明确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由非行政许可转为行政许可事项。此后,在2017年5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0号)中明确了大型医用设备目录的制定要求。

  因此,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4月份,推出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以下简称《目录(2018)》)。

  根据国务院令第680号,《目录(2018)》分为甲、乙两类,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负责配置管理。而此次发布的《目录(2023)》也延续了这一规定。具体来看,甲类大型设备是指资金投入巨大,使用费用很高,技术要求特别严格的大型医疗器械,配置数量较少,一般按省级或跨区域配置;乙类大型设备指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和使用费用高,技术要求严格的大型医疗器械,一般以省级及以下区域为规划配置单位。

  相较于《目录(2018)》,此次推出的《目录(2023)》中,管理品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整为2个,乙类由6个减少为4个。

  国家卫健委指出,此次《目录(2023)》的制定原则中包含“简政放权”,对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应用规范的设备,积极推动由甲类改为乙类或由乙类调出目录。具体来看,在《目录(2023)》中,涉及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部分产品从甲类调整到乙类,甚至被调出,意味着监管层面的审批权下放,医疗机构配置设备的数量或将增多。同时,随着限制放宽,大型医用设备进入医疗机构的阻力将会明显下降。对相关公司而言,会有业绩上的促进作用,对行业而言将是重大利好。

  相关企业将迎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目录(2023)》明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乙类由1000万元至3000万元调增为3000万元至5000万元。

  “换句话说,3000万元以下的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磁共振等医疗设备都不再需要配置许可证。”前述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变迁,《目录(2018)》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此次推出《目录(2023)》符合从业者预期。”

  东高科技首席投资研究员秦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录(2023)》降低了部分大型医疗器械进入医疗机构的门槛,并且在兜底标准上也做了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融易新媒体,激发相关企业创新活力,不断促进医学装备产业升级。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家始终在强调要把先进医用设备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而大型医用设备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配置情况,也是评估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量化标准之一。

  秦亮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将有力支持国内头部企业创新发展,利好效应长远。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万泰沃森上演HPV疫苗“双城记”

受益于强大需求,突破进口疫苗“围剿”的国产疫苗业绩大好。万泰生物与沃森生物上演“双...

2 国家卫健委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 利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目录(...

3 广州暨肽因子医疗生物科技公司成立不足半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3届3·15晚会曝光了“不可注射的美容针”。其中,广州暨肽因子医疗生物...

4 50%至70%稀有病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 专家:早诊断、早类型治疗对

中国网财经3月6日讯(记者 杜丁)继去年全国两会上当局事情陈诉首次提出“增强稀有病用药保障...

5 国家卫健委:目前已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截至目前,共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有效推动优质医疗...

6 “罕见病诊疗与管理科研基金公益项目”启动 鼓励临床医生投身

中国网财经3月1日讯(记者 杜丁)昨天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诊疗与管理科研基金公益...

7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 产业链上市公司有望迎发

2月28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8 带状疱疹疫苗市场“1+1”

2月28日,“超90%的成人体内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热议。作为最疼的皮肤病之一,约1/3的...

9 高济医疗与赛生药业达成战略合作 探索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新模

中国网财经2月24日讯(记者 杜丁)日前,高济医疗与赛生药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通过高...

10 集采整体较为温和 中成药超额利润时代渐远?

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召开中成药联盟采购企业沟通会的通知》,近期将...

1 万泰沃森上演HPV疫苗“双城记”

受益于强大需求,突破进口疫苗“围剿”的国产疫苗业绩大好。万泰生物与沃森生物上演“双...

2 国家卫健委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 利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目录(...

3 广州暨肽因子医疗生物科技公司成立不足半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3届3·15晚会曝光了“不可注射的美容针”。其中,广州暨肽因子医疗生物...

4 50%至70%稀有病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 专家:早诊断、早类型治疗对

中国网财经3月6日讯(记者 杜丁)继去年全国两会上当局事情陈诉首次提出“增强稀有病用药保障...

5 国家卫健委:目前已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截至目前,共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有效推动优质医疗...

6 “罕见病诊疗与管理科研基金公益项目”启动 鼓励临床医生投身

中国网财经3月1日讯(记者 杜丁)昨天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诊疗与管理科研基金公益...

7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 产业链上市公司有望迎发

2月28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8 带状疱疹疫苗市场“1+1”

2月28日,“超90%的成人体内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热议。作为最疼的皮肤病之一,约1/3的...

9 高济医疗与赛生药业达成战略合作 探索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新模

中国网财经2月24日讯(记者 杜丁)日前,高济医疗与赛生药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通过高...

10 集采整体较为温和 中成药超额利润时代渐远?

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召开中成药联盟采购企业沟通会的通知》,近期将...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