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医药 > 罕见病对制药巨头意味着什么:“千亿赛道”如何突围

罕见病对制药巨头意味着什么:“千亿赛道”如何突围

2022-11-16 19:26:01来源:澎湃新闻

文章导读
过去被认为“小众”的罕见病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药企的青睐。10月以来,全球罕见病领域官宣多个重磅收购消息。 当地时间10月3日,知名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及其子公司瑞颂制药同意以约6800万美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4.84亿元),收购成立于2014年的罕见病公司LogicBio Therapeutics。 当地时间10月3日和5日,“宇宙大药厂”辉瑞先后官宣了两起收购,包括以54亿美元收购GBT公司,此举被认为将进一步加强其罕见病领域的布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

  过去被认为“小众”的罕见病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药企的青睐。10月以来,全球罕见病领域官宣多个重磅收购消息。

  当地时间10月3日,知名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及其子公司瑞颂制药同意以约6800万美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4.84亿元),收购成立于2014年的罕见病公司LogicBio Therapeutics。

  当地时间10月3日和5日,“宇宙大药厂”辉瑞先后官宣了两起收购,包括以54亿美元收购GBT公司,此举被认为将进一步加强其罕见病领域的布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国内罕见病药物市场2020年达到13亿美元,2030年或增长到259亿美元。总部大手笔收购之下,跨国药企在中国的罕见病市场也更加重视:2021年9月,辉瑞和阿斯利康都在中国成立了罕见病事业部。

  潜在的千亿市场也少不了本土药企的积极参与。从恒瑞医药(600276)、上海医药(601607)、翰森制药(3692.HK)、葵花药业(002737)等老牌药企,到百济神州(BGNE.US,06160.HK;688235.SH)、君实生物(688180.SH;01877.HK)、北海康成(1228.HK)等新兴创新药企,其产品管线中均不难发现罕见病药物的身影。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罕见病领域虽然是热门赛道,但摆在企业面前的实际困难,包括研发、商业化等方面,都不容忽视。

  国内外药企加码罕见病领域

  实际上,参与最新收购的瑞颂制药也是阿斯利康收购的罕见病公司。2020年底,阿斯利康宣布,同意以39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成立于1992年的瑞颂制药,此举标志着其正式进军罕见病领域。此后的2021年9月,阿斯利康还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罕见病制药公司Caelum BioSciences。

  阿斯利康不是第一家加码罕见病领域的跨国药企。2021年11月,默沙东宣布,完成对Acceleron Pharma的收购,该公司业务包括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此次收购价值近115亿美元;更早之前的2018年5月,日本武田制药以650亿美元收购爱尔兰罕见病制药巨头夏尔,此次收购于2019年1月完成。

  相比跨国药企的大手笔收购,国内药企在罕见病领域的动作主要体现在产品管线的布局上。

  被称为“本土罕见病第一股”的北海康成,于2021年底于港交所上市。今年9月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北海康成管线组合包括具有有效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小分子及基因疗法解决方案,针对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部分最常见的罕见病以及罕见的肿瘤适应证,在13项药物资产中,公司拥有7项全球专利。在商业化的产品中,艾度硫酸酯酶β注射液是中国第一种获批用于治疗罕见病亨特氏综合征的酶替代疗法。

  2022年3月,翰森制药旗下的人源化抗 CD19 单抗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国内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首款抗CD19单抗。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2018年被纳入国家121种罕见病目录,全球总患病率为 0.5-4/10万。

  君实生物凭借外界熟知的PD-1单抗在罕见病领域取得突破。2022年4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获得FDA颁发的孤儿药(罕见病药又被称为“孤儿药”)资格认定,这是该药获得的第五个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此后的7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治疗鼻咽癌获得欧盟委员会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药企在罕见病的布局很多并非自主研发,而是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获得相关权益,如翰森制药的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2019年5月,翰森制药与 Viela Bio, Inc.达成许可协议,以2.2亿美元获得该药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202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临床急需罕见病药品注射用司妥昔单抗的进口注册申请,该药是百济神州与EUSA Pharma合作获得权益的一款罕见病用药。

  药企看中了罕见病领域的什么?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极低、患病总人口数极少的疾病,具有种类多、遗传为主、诊断难、病情重、可治性低、治疗费用昂贵等特征。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约7000多种罕见病,但仅有10%的罕见病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比其他药物,由于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高、受众狭窄等原因,药物研发机构在过去往往缺乏研发动力,使得罕用药物成为“被遗弃的孤儿”,这也是其被称为“孤儿药”的原因。不过,如今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成为药企加码罕见病领域的动力之一。

  “对于阿斯利康来说,罕见病的潜力在于我们觉得这件事情使命感是够的。”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此前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罕见病的单个病种的人数是罕见的,但所有加在一起并不罕见,且很多罕见病群体是儿童,这个领域是更加值得关注的。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中国首支蓝唇关爱歌曲《护佑蓝唇,自由呼吸》正式发布

每年11月是国际肺动脉高压关注月,为提升公众对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认知,由光明网、北京白求...

2 “新一代基因测序”未来或将应用于肿瘤变异等多方位测序场景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记者 杜丁)日前在第二届“NGS(新一代基因测序)行业峰会”上,中国科学...

3 九价HPV疫苗“扩龄”至9到45岁 上海、广州今天同时开打首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种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摄 11月11日,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4 辉瑞董事长艾伯乐“揭秘”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幕后故事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记者 杜丁)研发耗时仅9个月、产物包围全球约160个国度和地域,2022上半...

5 未名医药争夺北京科兴插曲?人为拉闸致损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002581.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

6 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将突破100万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

7 医保服务精细化 提升百姓获得感

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积极打通各类缴费渠道,城乡居民可以到银行营业网点线下缴费,也可以通...

8 绿叶制药:抗抑郁1类创新药若欣林获批上市

中国网财经11月3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

9 各地对特困人员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

医疗保障是减轻人民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普惠性质的重大民生工程。眼下...

10 诺华可善挺新规格及儿童适应症扩展在华获批

中国网财经10月29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是第19个“世界银屑病日”。诺华中国宣布,创新生物制...

1 中国首支蓝唇关爱歌曲《护佑蓝唇,自由呼吸》正式发布

每年11月是国际肺动脉高压关注月,为提升公众对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认知,由光明网、北京白求...

2 “新一代基因测序”未来或将应用于肿瘤变异等多方位测序场景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记者 杜丁)日前在第二届“NGS(新一代基因测序)行业峰会”上,中国科学...

3 九价HPV疫苗“扩龄”至9到45岁 上海、广州今天同时开打首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种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摄 11月11日,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4 辉瑞董事长艾伯乐“揭秘”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幕后故事

中国网财经11月11日讯(记者 杜丁)研发耗时仅9个月、产物包围全球约160个国度和地域,2022上半...

5 未名医药争夺北京科兴插曲?人为拉闸致损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002581.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

6 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总数将突破100万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

7 医保服务精细化 提升百姓获得感

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积极打通各类缴费渠道,城乡居民可以到银行营业网点线下缴费,也可以通...

8 绿叶制药:抗抑郁1类创新药若欣林获批上市

中国网财经11月3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

9 各地对特困人员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

医疗保障是减轻人民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普惠性质的重大民生工程。眼下...

10 诺华可善挺新规格及儿童适应症扩展在华获批

中国网财经10月29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是第19个“世界银屑病日”。诺华中国宣布,创新生物制...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