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坝来了个“刘同志”

  □李嘉凌光群

  刘先饶今年31岁,是贵州省铜仁市市场监管局指派到思南县思林乡赶场坝村的一名驻村干部,当地村民都喜欢叫他“刘同志”。

  从2018年3月至今,刘先饶驻村已经3年零1个月了。跟其他驻村干部一样,他接到驻村通知后扛着行李、告别家人,就直奔村里报到。不一样的是,他曾在铜仁市万山区鱼塘乡有过一年的扶贫工作经历。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他没有不知所措。

  刘先饶到赶场坝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走访群众开始,摸清赶场坝村的基本情况。除了认真听取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他还着手解决村民提出的疑难问题。很快,赶场坝的村民都知道村里来了一位“刘同志”,为他此后的驻村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赶场坝村是一个地处黔中山区的贫困村,有334户、1262人,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其中,贫困户就有54户、227人,贫困程度属于国家二类。该村地势崎岖,交通较为不便,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务工。

  2018年,刘先饶刚到赶场坝村,参加的第一个群众代表大会,主题就是“低保评议”。在民主评议的投票环节,有个村民组长直接将选票撕掉,拒绝投票。他连忙走到这个村民组长身边,想问清原因。没想到,这个组长并不买账,朝他大吼:“你才来村里,晓得什么!”

  碰了钉子的刘先饶并不气馁。有段时间,他经常去这个村民组长家走访,了解到村里存在低保“遗留问题”,并找其他村民核实情况。在乡民政办的支持下,刘先饶组织召开第二次低保兜底民主评议会,让村里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都吃上了“低保”。如今,曾经顶撞他的村民组长,和他成了好朋友,不但积极支持村里工作,疫情防控期间还率先捐款捐物,主动到疫情防控卡点值班值守。

  刘先饶深有感触地说:“绝大部分村民其实都比较朴实善良,只要跟他们打成一片,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就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的确,刘先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里有人家里水电不通,他主动帮助疏通;外出务工的村民生病住院,需要报销医疗费,他让村民把医疗凭证、单据寄回村里,自己代为办理报销手续;发现有人不尽赡养义务,他及时上门协调,对当事人晓以利害……

  “干部肯干事会干事,心中有群众,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杆秤。”刘先饶说,帮助村民解决土地纠纷、家庭纠纷、婚姻纠纷等实际问题,这不是工作上的大包大揽,“群众需要时你及时出现,他们就会把你当自己人看,良好的干群关系就会建立起来”。

  有一次,他去青龙咀组走访,完成任务返回时,发现有一小袋蔬菜放在车后座的隐秘处,里面还有几个鸡蛋。原来这是组长的老伴偷偷塞给他的。刹那间,他感到无比幸福!他知道,这是村民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有组织信任和村民相伴,刘先饶长期驻村,从未感到孤单。他看到村容村貌逐步改变,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2018年,在铜仁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赶场坝村修建了村民健身娱乐广场;2019年,新村委办公楼建设项目启动,如今已投入使用;同样在2019年,赶场坝村青龙咀、刘家寨二组建成防洪沟渠,排解了安全隐患。随着赶场坝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村民群众对刘先饶的信任度也不断提升。

  2020年,脱贫攻坚到了决胜之年,他每天吃住在村里,几个月回不了一趟家,对家人的愧疚无法言说。“妻子脚骨折,我都没能好好陪陪她,这是我对妻子的亏欠,只能以后再弥补。”刘先饶说到此,眼角泛出了泪花。

 文章标题:赶场坝来了个“刘同志”

内容摘要:从2018年3月至今,刘先饶驻村已经3年零1个月了。跟其他驻村干部一样,他接到驻村通知后扛着行李、告别家人,就直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xfts/20210428/267072.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