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岁孩童因服用无限极产品导致心肌损害维权事件的官方答复中可以看出无限极是有一套完整的投诉案件处理流程,只是在投诉前期,更多以无限极经销商自行处理为主体,无限极曾多次督促经销商进行妥善解决,直到事态发展到媒体关注,无限极也书面承认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关怀不够,行动迟缓的说法,并进行道歉。
消费者通常会认定,经销商隶属无限极,如果无限极对外说明投诉事件主体仅为经销商和肯定自身产品无问题多少让人感觉是在推卸责任。
对于无极限引用《经销商协议》,指出事件起因均由经销商夸大、虚假宣传引起,无限极表示该行为明令禁止并承担管理措施不力责任,推进事件解决,事后处理经销商完成系列整改,也难逃避重就轻的嫌疑。
据了解,在本事件协商赔偿的过程中,赔偿方为经销商樊某,并非无限极,并要求孩子家属说明其女儿出现的症状属于服用无限极产品的个体差异,与产品质量无关,并要求撤销此前网络和媒体上发表的言论,且不得泄漏协议内容。此后,孩子家属拒绝60万元补偿,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满无限极撇清此事的关系,而无限极却称和解失败系受害方坐地起价临时提高赔偿至100万。
其实无限极在多次重大负面事件和法律诉讼中,多次表态违法、违规行为均是经销商作为,无限极已严格按照《经销商协议》明令禁止经销商进行夸大、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也会严肃处理,可是经销商频繁出现问题,投诉事件也未得到妥善解决,关于无限极《经销商协议》流于形式和推出经销商"背锅"的猜测自然是越来越多。
用金钱试探人性,无限极是否“无极限”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曾指出:10%的利润,资本会广泛利用;20%的利润,资本会异常活跃;50%的利润,资本会铤而走险;100%的利润,资本敢践踏一切法律;300%的利润,资本就敢无惧生死,为所欲为。
无限极利用直销的模式推广产品、招募代理商肯定没问题,只是“无成本创业”和“包治百病的神药”包装的意味过重,毕竟绝大多数人面对金钱和财富的“诱惑”是很难坚守底线的,一旦经销商过于趋利,《经销商协议》也就沦为一纸空文,哪怕投诉不断,官司缠身,逐利的经销商都会放弃为人的良知和内心正义的坚守。
直销的本质应该是把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如果企业利用好直销模式,应该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做好产品的推广,但无限极却把直销模式融入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中去了,从传统的产品生产销售商变成了经销商孵化平台,产品反而摆在次要的位子,没有经销商就没有产品销售的理念没错,但顺序应该是用好的产品去吸引优秀的经销商,而非通过大量经销商去吸引更多的买家。
《北京日报》、澎湃新闻就能曝光过无限极的“奖金计划”,无限极的直销员共9个职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业绩要求,业绩达标即可晋升。仅需498元就能开启无限极的财富之路,按当时的推演话术,“下线”1296人,哪怕当月一分钱产品不卖,月收入都有22.68万元。达到直销员职级,子女还能世袭。
如此低门槛的准入,就算无限极有实体产品,一旦业绩成为唯一的考核,恶性循环就很难控制。要晋升就要卖产品、组建团队,放大产品功效,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各种“奇迹”见证,各种“暴富”分享成为最好走的捷径,从保养身体到“包治百病”,从普通人到超级富豪,“故事”越讲越精彩,如果没有严格的经销商准入、全面的岗前培训和贯穿始终的督导体系,无限极始终是在用金钱考验人性,低门槛准入的经销商是很难承受住考验的。
结语
无限极的产品到底好不好,有没有本质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是关于无限极经销商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罪名是早有定论的。至于经销商“拉人头”的方式是否违规暂且不论,长此以往的暴利驱使,所谓直销团队经营注定很难摆脱传销的影子。
对于消费者而言,保健品的功效肯定是不能过于轻信的,尤其是已经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身体是自己的,人家说的再好哪怕是真的,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正规医院的诊断是有科学依据的,相信保健品能治百病,多少还是有些心存侥幸的成分在里面。
文章标题:【披着直销的外衣,拿着传销的红利,无限极能走多远?(2)】 内容摘要:从3岁孩童因服用无限极产品导致心肌损害维权事件的官方答复中可以看出无限极是有一套完整的投诉案件处理流程,只是在投诉前期,更多以无限极经销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xfts/20210411/25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