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传媒 > 锐叔论市 外围又传利空,行情如何走

锐叔论市 外围又传利空,行情如何走

2023-07-31 23:45:03来源:新媒体

文章导读
(原标题:锐叔论市 外围又传利空,行情如何走)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财富领航员 毛锐 周四早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之后,指数有所分化,沪指冲高回落,创业板指以横盘为主。午后,指数集体震荡走弱,收盘前才稍有回升。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跌0.20%、跌0.41%、跌0.32%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24家,显示市场情绪低迷;个股涨跌比1258:3571,个股平均涨幅-0.64%,亏钱效应明显,两市成交额7800亿...
(原标题:锐叔论市 外围又传利空,行情如何走)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财富领航员  毛锐

周四早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之后,指数有所分化,沪指冲高回落,创业板指以横盘为主。午后,指数集体震荡走弱,收盘前才稍有回升。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跌0.20%、跌0.41%、跌0.32%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24家,显示市场情绪低迷;个股涨跌比1258:3571,个股平均涨幅-0.64%,亏钱效应明显,两市成交额7800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53%。北上资金净流入逾37亿。

昨天的市场略有点坑,早盘还是一副高开高走、准备强势上攻的姿态,但随后的表现实在拉跨,最后不涨反跌。周二暴力反攻之后,目前已经是两连跌,而且外围又传来利空,很可能会是三连跌。难道行情又将成为“一日游”吗?

先来说说外围的情况。昨晚美元指数迎来自3月15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而人民币汇率、A50期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呈现全线下跌格局,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数据又超预期了。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初值上升4.7%,远高于预期的1.3%,为2022年12月以来最大增幅。此外,最近美国通胀也又生变数,油价已连续上涨四周并创4月以来新高。而在前晚美联储如期加息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将根据数据决定未来是否加息,上述美国经济数据和通胀新变数,则让市场对美联储后续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升温。隔夜外围市场的表现也给今天的A股带来一定的压力,继续调整的概率较大。

不过,大家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忧。首先,当前“政策底”已是确定无疑的了,而从回顾历史,历次“市场底”不会滞后“政策底”太久,也不会低于“政策底”太多。就拿锐叔在前天早评中举的例子来说,这次重磅会议特别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可谓前所未有。以往最为接近的是2018年10月31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激发资本市场活力”。而那次会议之后不久,A股便开启了一轮小牛市,大盘从2019年1月4日的最低2440,91涨到了同年4月8日最高3288.45。

昨晚还看到一个消息:7月26日,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Timothy Moe等人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本周政治局会议确定下半年经济政策基调,中国市场的“政策底”已经形成,中国股市的短期反弹窗口现已打开。事实上,外资并不仅仅是在口头上看好,而且是用真金白银在看好。北上资金继周二创纪录的大幅流入后,随后两天继续保持逆势流入的态势。高盛最新数据也显示,其对冲基金客户周二净买入中国股票,创9个月以来最快速度。相比外资,内资往往慢热,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锐叔相信市场信心终将恢复,而在信心明显恢复前的磨底阶段,恰恰是给了我们一个时间充分的逢低布局机会。

至于短线上,由于外围利空,可能还会延续调整之势。技术上来看,周二3178-3201缺口有一定支撑作用,只要后续调整没有完全回补这个缺口,则短期底部信号依然成立,否则创新低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了。目前基于重磅会议后具体政策举措将陆续出台,比如昨天盘后就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扩大内需的金融支持力度、住建部表示要继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态势,这会不断积累市场信心,锐叔更倾向于认为大盘能够在缺口处企稳。因此,今天给大家的建议是:轻仓者在回调后可适当逢低加仓;重仓者则暂时继续以持股待涨为主。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水务、汽车类、船舶等涨幅居前,半导体、传媒娱乐、软件服务等跌幅居前。题材方面,结合涨幅超过5%个股数量和板块指数涨幅,新能源车、汽车热管理等稍显活跃。

昨天市场情绪较为低迷,大部分板块表现也乏善可陈,相对来说,汽车类品种的表现还算坚挺。对于汽车类品种,主要看点还是在智能化和出海两个方向上,锐叔在最近的早评总也多次给大家解析和提示了这两个方向。今天再继续聊一下汽车智能化。7月26日,大众宣布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收购4.99%的股份,并将采用小鹏的G9平台,在中国市场推出2款B级大众品牌电动车,计划2026年量产。小鹏将为大众提供G9平台、ADAS软件、智能网联技术。这可以说是一次标志性事件,或者说是一次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中国电动智能的技术实力在全球达到领先水平,国际巨头的选择就是最好的背书。其实在这个事件之前,还有一起类似的事件:奥迪与上汽签署战略备忘录,将通过共同研发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未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中外汽车合作由来已久,但在以前的合作中,外方是作为技术的输出方,上述两起事件则意味着中外汽车合作开始进入了新阶段,我们开始反向技术输出了,而新合资时代的核心是中国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全球领先。当前,海外传统车企转型速度普遍偏慢,优质供给仍有不足。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已然实现弯道超车,中外汽车新的合作模式有望开启国内自主品牌向海外市场拓展,在海外新能源车市场仍然处于快速扩容阶段抢占份额,全球化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销量与业绩成长空间,国内技术领先的车企和优秀零部件企业价值也有望得到重估。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