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圆桌》2021两会专场:大咖纵论“十四五”要紧事

  中国网财经3月2日讯(记者 张紫祎)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开局之年应该怎么做,需要做好哪些要紧事?就此,中国网特别推出《中国圆桌》2021全国两会专场,融易新媒体,邀请五位知名经济学家研判“十四五”规划中经济发展领域的要紧事并提出政策建议,把脉中国经济。

《中国圆桌》2021两会专场:大咖纵论“十四五”要紧事

《中国圆桌》2021全国两会专场 (图片来源:中国网)

  朱光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首位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论坛上谈到,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发展有机遇也存在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极具战略意义。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中国非常重要。

  他表示,我国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首位,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密切结合起来,同时坚定不移的保护知识产权,使得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和世界紧密融合,应对好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余淼杰: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要做好“双循环”工作

  去年12月16日-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分析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是要做好“双循环”工作。在实现经济内循环方面,他给出了六点建议:一是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动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二是要通过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改革来实现贸易自由化。三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四是拉动内需;五是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融合来推进新四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六是区域协同发展。

  余淼杰在发言中强调,拉动内需对推动经济内循环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拉动内需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力支撑。一方面,促进居民消费的前提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必须提升。而想要可支配收入占比较高就要降低税费,因此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对居民来讲,扩大消费的前提是要有工作,要就业。而稳就业的前提是稳市场主体,让企业在疫情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依然能够生存下去,这就需要通过货币政策要来对企业进行帮扶。

  外循环方面,余淼杰表示,尽管现在出现一些全球化“回头浪”的现象,但全球化作为基本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得出这个判断,是因为全球化的两个核心特征——生产的地区化和贸易的全球化依然存在。他认为,在实现外循环方面,我国要积极推进区域贸易,积极考虑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杨瑞龙:“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认为,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进行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这两个都和改革有很大的关系,没有改革,所有的布局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一个构想,而这个构想能不能落地,就靠改革。”杨瑞龙说。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同年5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印发。

  在杨瑞龙看来,这两个文件在“十四五”规划之前出台并非是偶然的,这表明了中央的战略意图——坚定不移的推进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十四五”规划保驾护航。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杨瑞龙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一,进一步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权力边界。政府失败有可能是做的过多,也有可能是做的过少。因此,厘清政府权力边界非常重要。第二是要构建健康良性的政商关系。

  伍戈:把握好政策退出速度,部分行业要保持审慎态度

 文章标题:《中国圆桌》2021两会专场:大咖纵论“十四五”要紧事

内容摘要: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杨瑞龙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要进一步理顺政府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spin/243073.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