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势头创新机制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国民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大势,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明确提出“六保”任务,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促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二季度,我国经济实现由降转升,经济增速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巩固经济恢复势头,增强发展韧性,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进一步创新优化政策机制,扎实推进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六稳”“六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也为疫后加快发展积蓄动力。

  一、经济实现较快反弹,基本盘整体稳固

  今年二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由降趋稳逐步转升,GDP增速从一季度的-6.8%反弹至3.2%,在全球表现亮眼,也好于市场普遍预期,为稳定我国经济基本盘、逐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打下基础。

  生产供给基本恢复正常。近几个月来,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疫情对生产的冲击明显缓解,供给能力基本恢复。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至4.8%,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服务业生产指数也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大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旬,全部工业复工率已接近100%;截至6月末,全国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率达到96.6%,生产经营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秩序。

  需求冲击明显减轻。随着一系列企业纾困和宏观救助政策效力逐步显现,内需恢复步伐有所加快,二季度以来投资增速逐步回正,消费跌幅持续收窄,出口由跌转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部分耐用品支出增加带动消费复苏,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汽车、家电等耐用品商品零售额同比跌幅收窄10个百分点以上。出口下滑减缓,上半年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个百分点。

  国内循环基本畅通。疫情带来的经济阻隔明显缓解,国内交通物流循环基本畅通,国际循环趋于改善。除航空外,国内货物运输服务基本正常,5月份起全国货运量恢复正增长。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快递物流快速增长,6月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增速达到36.8%,超过去年同期增速水平。国际货运逐步恢复,6月份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7.6%,超过去年同期增速水平。

  新经济加速成长。疫情期间新经济逆势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增长亮点。高技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8个百分点,1月份至5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高达34.7%。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上半年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3%,比一季度回升8.1个百分点。

  二、应对疫情特殊冲击,创新和丰富中国特色宏观调控

  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与传统经济危机存在显著不同。经济危机主要是抑制需求,而此次疫情是对需求、供给、预期的全面冲击,并且首先表现为流通受阻、供给中断,呈现出从供给到需求、从实体到金融的影响路径。影响机制的复杂性加剧了经济恢复的难度,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要想突破困境必须做好两者间的统筹协调,依靠传统的应对危机的调控办法效用比较有限。为了有效破题,在做好防疫前提下加快推进经济回稳向好,疫情期间我国不断创新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机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生命至上,淡化增速目标。往年,经济增速目标是牵引全年宏观调控工作的重要量化标准。今年,不设增速目标,淡化了对增速的要求,但是强化了对“六稳”“六保”的要求,这是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一种创新安排。这一安排充分体现了面对疫情,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淡化增速目标也不代表经济增长不重要,保企业保就业、实现脱贫目标、防范化解风险,都需要经济增长作支撑,而在“六稳”“六保”任务落实的情况下,达到合理经济增速也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文章标题:巩固势头创新机制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channel/spin/14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