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三十周年特别报道 | 专访华泰联合董事总经理劳志明:成熟的市场一定是并购唱主角(2)

  如果,单纯的为获取合并报表的利润,同时寄希望利润支撑股价,还要寻求在二级市场的收益,这个逻辑下不达到业绩承诺肯定是失败的,因为本身并购的目的就是为了业绩。实践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后续被并购方的股价没有达到预期,商业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动力去完成盈利的对赌。

  并购的动机决定了监管对并购的定性

  2019年是A股并购重组市场政策变化最大的一年,关于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推出了可谓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重组的政策。但是我们也看到,2019年并购重组项目审核通过一共为99起,通过率为83.90%,相比较2018年数量和通过率都有所下降。

  劳志明分析称,并购的事件中,政策在里面扮演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是扮演全部的作用。因为并购是一个商业行为,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它发生与否跟企业的这种战略意图的达成,以及是否能够通过并购获利有关。

  那么,目前监管对于并购重组项目审核的关注点在哪?劳志明认为,第一点就是做并购的动机和商业的合理性,是不是对企业的基本面有改善,或者是双方是不是做一件有利于企业和全体股东的事,并购的动机决定了监管对并购的定性。

  另外一个审核的点,监管会关注合规性。并购是不是有不合规的地方出了红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监管会关注估值的作价是否合理,这个是商业层面。按道理来讲监管不应该涉及到价格,但是在中国,监管实质上对价格是有干预的,因为中国有关联交易,有利益输送,有一些非理性的或者莫名其妙的并购交易。

  另外,监管也关心后续的预期,包括标的后续的持续性,经营的持续性,有没有能力形成对标的有效管理,这些都是监管所关注的。

  劳志明认为,从国外的成熟市场的数据来看,美国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但是美国每一年的资本市场那种并购的数量远远是大于IPO的。他觉得在一个证券市场的初创期,小型的IPO有可能因为股票的稀缺性或者是审批机构形成的背书,有可能是发行成功的。但是,如果完全市场化,一定是大体量的IPO才有可能卖得出去,小企业、不知名的IPO很难得到市场追捧。

  此外,IPO本身所带来的溢价,其实并不一定比并购高,IPO并不一定划算。有一些企业基于并购的相对价值,有可能会在并购的过程中卖出更高的溢价。

  比如苹果公司买了一家不知名的科技公司,花了很大的代价,市场都会觉得有点不理解,可能核心的专利只有几个,核心的科研人员也不多,但是苹果并购的代价却很大。这主要是因为这家科技公司里一项核心的技术是在屏幕上,手指一扒,就能够把照片放大,这个特殊的技术对于苹果的智能手机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样的企业如果IPO,公众投资者是没办法来识别它的价值的,但这价值如果通过并购嫁接到苹果,它的价值就非常大。

  所以,未来在资本市场中退出,一定是并购要远远容易过IPO,在价格上也可能会有优势。此外,并购更具有商业逻辑,毕竟IPO只是融资行为,但是产业整合行为多数都要靠并购。劳志明觉得成熟的市场一定是并购唱主角,IPO是一个偶发事件,这才是符合成熟市场的逻辑。

 文章标题:资本市场三十周年特别报道 | 专访华泰联合董事总经理劳志明:成熟的市场一定是并购唱主角(2)

内容摘要:如果,单纯的为获取合并报表的利润,同时寄希望利润支撑股价,还要寻求在二级市场的收益,这个逻辑下不达到业绩承诺肯定是失败的,因为本身并购的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spin/188325.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