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文化 > 译海无垠,文韵悠长

译海无垠,文韵悠长

2024-05-11 21:08:10来源:互联网

文章导读
译海无垠,文韵悠长 中法文脉交织的岁月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雷鸣 刘巍巍陈晨)穿梭于时空的长河,中法两国文化精粹在历史的织机上经纬交错。在这对古老文明跨越山海的对话中,文学翻...

  译海无垠,文韵悠长 中法文脉交织的岁月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雷鸣 刘巍巍陈晨)穿梭于时空的长河,中法两国文化精粹在历史的织机上经纬交错。在这对古老文明跨越山海的对话中,文学翻译犹如一艘灵巧的小舟,承载着精神,传递着共鸣。

  站在中法建交60周年新起点上,一批译者回首来路点滴,重温生涯过往。他们,是纵横东西、接力前行的文化使者。

  深邃的过去

  人们常说,翻译成就了文学的世界“旅行”。

  300多年前,中国戏剧《赵氏孤儿》经马若瑟之手,在法国文坛崭露头角;而伏尔泰的笔触则以《中国孤儿》为名,向世界演绎东方的悲壮与忠诚。这样的文化碰撞,不仅激起欧洲对中国兴趣的重重涟漪,更是两大文明互识互鉴的契机。

  现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的刘成富,毕业于巴黎第七大学西方历史文化系,是著名的法国语言文学专家。在他看来,法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汉学传统。

  “在法国遭翻译和接受最广的要数《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他说,“这两部作品短小精悍,字字珠玑,阐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体现了中国的古老智慧。”

  “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同时,法国文学作品也“漂洋过海”“踏浪东渡”。

  19世纪末,随着中文版《茶花女》的风行,大量法国文学作品遭译介到中国,产生巨大反响。

  在南京大学执教40年的张新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法国的语言工作者之一,译介了50多部法国经典文学和社科著作。

  “法国19世纪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影响较大,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大仲马、小仲马等一批知名作家,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张新木说,“相关译作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时代感受以及审美品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袁筱一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20世纪80年代,当欧洲文学作品风靡一时,她正在读中学。袁筱一说:“对我们这代人而言,探索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文学,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过程,而这正是文学翻译的意义所在。”

  生动的当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出海”提速。

  1988年,法国文化部邀请陆文夫等多位中国作家赴法访问,法国出版界开始将目光从鲁迅、茅盾、老舍等老一辈作家转向活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作家,同年出版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以1978年为起点,聚焦中国当代文学。

  法国著名汉学家戴鹤白(Roger Darrobers)曾任法国驻华使馆文化科技合作处文化专员,据他回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人一直保持着学习汉语的兴趣。“多年来,中文一直是法国中学里最遭广泛教授的非欧洲语言。在一些中学,中文课供不应求。”

  莫言是法国读者最熟悉和关注的中国当代作家。从2012年10月公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到当年12月莫言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法国媒体围绕莫言发表了100多篇报道。余华、阎连科等亦是法国读者颇感兴趣的中国作家。

  学术刊物《文艺争鸣》2016年刊发的一篇文章称,近2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日益加强,拥有越来越广泛的受众。法国读者对当下的中国文学兴趣愈来愈浓厚,这或许是由于法国公众乃至国际社会都将目光聚焦于一个处于重大变革期的中国。从文化与文学交流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则更多地源于一种共识,即中国力图将当下文学推广至国外,而接受国也希望将中国文学纳入欧洲及全球的文学版图中。

  “文学作品就像一扇窗户,法国读者通过中国文学作品,洞见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探寻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奥秘。”张新木说。

  优秀的文学翻译在这种文化的“双向奔赴”中功不可没,它不仅予读者审美和心灵的滋养,亦助推大国关系不断深化。

  在刘成富的翻译生涯中,曾有两位法国总统给他写过信,其中一位是法国前任总统奥朗德。“我曾和学生一起翻译了他的作品《改变命运》,这部作品的中文版问世后,奥朗德给我写来了感谢信;2018年,他又在巴黎官邸热情地会见了我。”刘成富回忆道。

  2021年,由刘成富主译的法国作家阿德里安·戈茨所著的小说《翠鸟别墅》付梓。随后,他收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来信。信中写道:“这部译著的问世,使您的中国同胞发现了法国文学中又一部伟大的作品。借此机会,融易新媒体消息,对您在中国为传播法国语言和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对您致力于法国研究、促进两国友好关系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表示诚挚的谢意!”

  广阔的未来

  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使命。一代代译者仿如灵魂摆渡人,驾着语言文字之舟,引领东西方智慧在时空的海洋中航行。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五一”假期200万北京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

  “五一”假期,逾200万观众走进北京地区博物馆,同比增长约30%,创历史新高。参观人数...

2 译海无垠,文韵悠长

译海无垠,文韵悠长 中法文脉交织的岁月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雷鸣 刘巍巍陈晨)穿梭于时空...

3 船政文化遗产见证中法文明交流“天涯若比邻”

“中国近代历史中的船政精英人物,居然有法国人。”5月6日上午,位于福建马尾的中国船政文...

4 《极简中国服装史》图书分享会举办

活动现场。出版社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刘颖颖、实习生丁雅洁)4月28日,“一眼千年—...

5 山西太安遗址出土陶器呈现三里桥文化特征

中新社太原5月6日电 (记者 杨杰英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6日晚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

6 不止于热辣——网红城市天水“五一”观察

夜经济、演出经济等丰富游客体验,“麦积烟雨”盛景圈粉无数,餐饮、住宿等消费火热……...

7 两千多年前的古老养生功法受到大学生青睐

在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中,一张动作丰富的《导引图》吸引着游客驻足。如今,这...

8 博物馆里过假期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

9 假日市场持续升温 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潜力

假日市场持续升温 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潜力...

10 钟鼓楼老街区的古都新事

本报记者 陈雪柠 鹿杨 春夏之交,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畔,游人如织。这个“五一”假期,钟...

1 “五一”假期200万北京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

  “五一”假期,逾200万观众走进北京地区博物馆,同比增长约30%,创历史新高。参观人数...

2 译海无垠,文韵悠长

译海无垠,文韵悠长 中法文脉交织的岁月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雷鸣 刘巍巍陈晨)穿梭于时空...

3 船政文化遗产见证中法文明交流“天涯若比邻”

“中国近代历史中的船政精英人物,居然有法国人。”5月6日上午,位于福建马尾的中国船政文...

4 《极简中国服装史》图书分享会举办

活动现场。出版社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刘颖颖、实习生丁雅洁)4月28日,“一眼千年—...

5 山西太安遗址出土陶器呈现三里桥文化特征

中新社太原5月6日电 (记者 杨杰英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6日晚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

6 不止于热辣——网红城市天水“五一”观察

夜经济、演出经济等丰富游客体验,“麦积烟雨”盛景圈粉无数,餐饮、住宿等消费火热……...

7 两千多年前的古老养生功法受到大学生青睐

在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中,一张动作丰富的《导引图》吸引着游客驻足。如今,这...

8 博物馆里过假期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

9 假日市场持续升温 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潜力

假日市场持续升温 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潜力...

10 钟鼓楼老街区的古都新事

本报记者 陈雪柠 鹿杨 春夏之交,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畔,游人如织。这个“五一”假期,钟...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