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共有产权房促房市回归理性

原标题:共有产权房促房市回归理性

  逼退炒房客 筛选真刚需

  478套房,2.5万余户家庭申购——丰台区槐新雅筑共有产权房项目的申购比是52比1。即便如此,选房顺序非常靠前的张婕依然选择了放弃。

  北京共有产权房新政始自2017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土地供应和转化,眼下正值供应高峰。这些项目几乎都有几万人申购,但在选房时也接连遭遇高比例的弃选,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可以武断地判定共有产权房“遇冷”?为此,本报记者连日来对多个项目展开了调查。

  炒房客难见投机空间

  槐新雅筑共有产权房位于丰台区南苑乡,478套全装修房源均价3.5万元/平方米。以最大的89平方米户型计算,总房款311.5万元,远低于周边普通商品房。

  看到网站上自己300多的编号,张婕有些不知所措:以她的顺序完全可以选到房子,但她不知道该不该出手。“当初申请主要是想碰碰运气,甚至连共有产权房具体政策都不了解。”直到知道自己有了机会,她才第一次打开市住建委官网研读政策,考虑到底适不适合。

  不管是啥,先申请着,万一中了呢?这是很多共有产权房申购家庭的共同心理。

  张婕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位置不算好,以后升值空间可能不会大;后期监管很严,恐怕再上市也卖不出高价。”

  这种投资心理无法简单地划分对错,但与共有产权房的初衷并不相符。2017年9月,共有产权房新政出炉,被给予最大关注的就是项目后期上市的严格监管。

  此前的自住型商品房,再上市限制较为宽松,也被一些“炒房客”盯上。但共有产权房瞄准刚需自住。除了名下无房、没有买卖记录等申购门槛外,更规定未满5年不允许上市,满5年允许转让给其他符合申购条件的家庭、且政府代持机构优先购买。

  这意味着,共有产权房始终得在符合申购条件的刚需家庭里循环,让“炒房客”看不到投机空间和预期。“北京共有产权房符合‘房住不炒’,剔除了投资属性,购买条件、使用情况都符合自住为主的政策预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制度设计上的确回归了居住,也避免了过度福利化,同时也告诉买房人,以共有产权房作跳板获得巨大升值空间的概率已经很低。

  购房选择多市场趋于理性

  3月底,朝阳区首个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共有产权房项目——锦安家园开始选房。该项目周边有正在建设的地铁3号线、东坝郊野公园,大部分户型是南北通透或全南,申购前被普遍看好。但在选房结束后,仍有657套未被选走。

  “同样是340万元左右的价格,那我也可以选择100%产权的限竞房。”这是申购人王宇弃选的原因。同样是340万元的总价款,东五环的共有产权房只有65%的产权比例,但位于城南、相对较远的另一限竞房项目则有100%的产权。

  这背后是市场降温后的理性思考。2017年“3·17”新政出台后,北京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现明显下降。以一度火爆的二手房市场为例,“3·17”新政前一年,全市二手房网签25万套,新政出台后的一年里,下降52.2%达12万套,新政出台第二年,依然维持在15万套。也就是说,购房人对于是否买房、何时买房都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此外,北京的限竞房也井喷供应,为购房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购房人自然不会一拥而上去“抢房”。

  被广泛传播的“弃选率”能否代表共有产权房的真正热度,还有待考证。“虽然有一些人弃选,但房子最终都卖光了。”本市一位共有产权房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前面的家庭没选完,自然会顺延到后面的家庭。

  市住建委方面介绍,本市已经进入选房环节的31个项目,有23个项目房源一次销售已全部售罄或基本售罄;位于城市发展新区六环路沿线的8个项目一次销售后存在剩余房源6000余套,目前正在组织二次登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拉低新房均价近两成

  “总体看,中心城区共有产权住房仍然供不应求,城市发展新区六环路区域当前供需矛盾不大,这些区域也是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重点承载区,规划前景和政策导向清晰,发展潜力巨大。”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4个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含转化项目33个)实现了土地供应,均在建设过程中,可提供房源约6.55万套。从需求端看,全市共有产权住房累计申购家庭约77万户,其中审核后符合项目申购条件的家庭累计约42万户,剔除重复申购后,符合条件的申购家庭约23万户,与自住型商品房政策实施时相比,房源数量与申购家庭数量的供需比从1比400下降至1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