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样板成摆设?精装不“精”亟待监管(2)

根据他的经验,精装修交付问题一般可以分为观感不符、安全隐患和设计缺陷三类,这些都会给居住带来不便。他提示消费者,品牌开发商虽然也会有问题,但仍是较好的选择,如果经济情况允许,最好在收房时找可靠的第三方一起进行。

精装合同漏洞亟待监管措施

近年来,精装房品质严重缩水、样板间货不对板的现象频繁出现。据了解,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商品房投诉7924件,其中装修标准承诺缩水就是投诉的焦点问题之一。

虽然精装房遭遇诸多纠纷,但仍是未来新建商品房的交付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对购房者来说,精装房交付能有效减低了新社区的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也节省了业主在选择建材、装修设计团队方面耗费的精力和时间。

张磊认为,精装交房纠纷频发的症结主要在于合同约定不够细致,开发商有漏洞可钻,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监管措施。另外,从行业管理方面来说,精装房交付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管理还处于初级水平,土建监理的模式也无法适应精细化的装修管理。

正如张磊给出的建议,为了提高精装质量、减少购房纠纷,部分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今年1月22日,武汉房产交易中心的一则通知引发广泛关注。通知明确,为了化解精装修商品房信访问题、79个项目购房者可以解约退房,且项目名单涵盖广泛,其中不乏恒大、碧桂园、阳光城等大型房企。

此外,成都、长沙、合肥、南京等城市也在近期相继出台规范文件。其中,成都和长沙要求精装房装修价格须由有资质的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核算,经住建部门核定后方可预售。同时,装修明细必须写进合同;合肥规定全装修住宅工程,将实施分户验收制度,建立建设单位、第三方机构和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全装修质量和增量成本监管机制;南京规定,现场公示的样板房必须在项目交付后3个月才能“拆除”,装修保修期至少两年。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虽然已有部分城市出台了精装交房的监管措施,但还有很多城市仍处于监管空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装交房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优化精装交付标准化体系势在必行,精装交付的各个环节也亟待监管。(文中涉及业主均为化名) 


(责编:刘然、孔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