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国内 > 工人日报社评丨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大空间

工人日报社评丨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大空间

2024-05-31 23:21:02来源:互联网

文章导读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大空间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沈阳劳模纪念馆的“出圈”,是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大空间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沈阳劳模纪念馆的“出圈”,是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究竟实践,也是各地工会进一步丰富工作内容形式、拓展工会宣教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的缩影。

每周三、周五,沈阳市职工剧社进行8场~10场沉浸式展演,让劳模从故事中“走”出来;与大学签约建立馆校联盟,将学校思政课搬到劳模馆,现已扩展到34所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带上劳模事迹展板、反映劳模馆全貌的PPT以及讲解员,开展“流动劳模馆”下基层活动……据5月27日《工人日报》报道,2023年以来,辽宁省沈阳市总工会围绕“如何让劳模馆更好发挥作用”课题,通过沉浸式展演、建立馆校联盟、走进基层等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让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火”起来。

多年前,为纪念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售货员、全国劳模张秉贵,北京市百货大楼建起张秉贵纪念馆;为纪念有“当代愚公”之称、将太钢渣山变成公园的全国劳模李双良,当地建起了李双良纪念馆,“双良精神”遭落实为太钢的企业精神……一直以来,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介与弘扬,嵌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融入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是工会工作的一种优良传统。新时代不断涌现出来的这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则是对这种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劳模纪念馆,近年来在多地建设、开馆。在展出文字照片和珍贵实物、播放视频资料、讲解员“我讲你听”等传统展览模式外,沈阳劳模纪念馆推出实景演出、评书表演、流动劳模馆等多种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劳模形象“活”起来——实景演出中台上演员那沾满油泥的双手、慷慨激昂的对白,将观众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送“劳模馆”到企业车间时,大国工匠也遭邀至现场,在讲解奋斗经历的同时,与职工切磋技艺;将劳模馆展板和宣讲课件留在学校,组织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扮演马恒昌、田桂英、“焊接大王”阎德义等劳模进行展演……

设身处地琢磨职工的需求,了解职工想看什么,寻找共鸣点,创新宣介形式,拉近劳模工匠与职工群众的距离——这或许正是沈阳劳模纪念馆的“出圈”秘笈。

沈阳劳模纪念馆的“出圈”,是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究竟实践,也是各地工会进一步丰富工作内容形式、拓展工会宣教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的缩影。

这份努力是在主动拥抱新技术、运用新载体。在广州市新时代劳模工匠馆,观众可通过人脸融合技术,将自己融入不同行业的劳动场景中并生成专属的“劳动最光荣”海报,吸引了不少观众。还有一些地方打造原创微短剧、MV、纪录片、劳动技能类电视节目等,将劳模工匠事迹以生动影像形式记录、传播。“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最美职工”等工会品牌宣教活动登上广播、电视、互联网,让鲜活生动的故事遭广泛传播。

这份努力是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光与热。在一些地方,劳模工匠已不仅限于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甚至变身“城市旅游推荐人”,在景区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客疏导等志愿服务。一些地方还打造劳模工匠主题地铁车站,曾经的广告位置变成了弘扬劳模工匠事迹的宣传灯箱。

近年来,各地工会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探索,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今年以来,全总定期分领域发布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从思想政治引领到劳动和技能竞赛,从发挥劳模工匠作用到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智慧工会建设等,每个案例背后都有工会人孜孜求索的身影,融易新媒体消息,有“娘家人”关爱服务职工群众无止境的责任与担当。某种意义上说,相关案例可谓一份生动的工会工作手册、地图,通过精准解剖案例精髓,按图索骥获得灵感,工会相关工作将更加有的放矢、落地有声。

希望一个个“出圈”的经典案例能激起更大的涟漪,在向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致敬的同时,点燃更多平凡人心中的火苗,激发起广大职工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热情,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中工网评丨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理念赢得更多社会认同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主题为“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职业教育活...

2 工人日报社评丨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大空间 工人日报...

3 全总文工团新创音乐剧《逐梦》在中央歌剧院首演

中工网讯(记者 王鑫)5月3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创作资助项目、全总文工团新创...

4 首届“全国科创名匠”名单揭晓

原标题:首届“全国科创名匠”名单揭晓 中工网北京5月30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郑莉)在...

5 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院所”活

原标题: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引题) “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院所”活动启动(主...

6 工视评丨银行招聘“包上岸”,真香还是真坑?

近期,有媒体揭秘,不少网络平台上出现大量出售银行春招考题的“培训”商家。这些商家打...

7 中工漫评丨为劳动关系双方“托”起“稳稳的幸福”

绘画/李明姝 文字/陈婉扬 据《工人日报》5月28日报道,2022年以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总工会...

8 高清组图|《逐梦》开演直击这场文化盛宴

中工网记者 王鑫 文/图 全总文工团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今晚在中央歌剧院盛大开演。...

9 首届“全国科创名匠”|顾春燕:在雷达组件上“筑巢”的专家型

中工网记者 李新媛 “目前,我国最尖端太赫兹雷达的核心部件需要用比头发丝还细的10微米直...

10 中工网评丨向“全国科创名匠”致敬,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工人日报》报道,5月30日,在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1 中工网评丨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理念赢得更多社会认同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主题为“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职业教育活...

2 工人日报社评丨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劳模纪念馆“出圈”,创新正在打开工会工作更大空间 工人日报...

3 全总文工团新创音乐剧《逐梦》在中央歌剧院首演

中工网讯(记者 王鑫)5月3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创作资助项目、全总文工团新创...

4 首届“全国科创名匠”名单揭晓

原标题:首届“全国科创名匠”名单揭晓 中工网北京5月30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郑莉)在...

5 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院所”活

原标题: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引题) “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院所”活动启动(主...

6 工视评丨银行招聘“包上岸”,真香还是真坑?

近期,有媒体揭秘,不少网络平台上出现大量出售银行春招考题的“培训”商家。这些商家打...

7 中工漫评丨为劳动关系双方“托”起“稳稳的幸福”

绘画/李明姝 文字/陈婉扬 据《工人日报》5月28日报道,2022年以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总工会...

8 高清组图|《逐梦》开演直击这场文化盛宴

中工网记者 王鑫 文/图 全总文工团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逐梦》今晚在中央歌剧院盛大开演。...

9 首届“全国科创名匠”|顾春燕:在雷达组件上“筑巢”的专家型

中工网记者 李新媛 “目前,我国最尖端太赫兹雷达的核心部件需要用比头发丝还细的10微米直...

10 中工网评丨向“全国科创名匠”致敬,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据《工人日报》报道,5月30日,在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