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滚动新闻 > “95后”计算机博士杨孟平:从大凉山走出的“劝学者”期待把AI“种”向大山

“95后”计算机博士杨孟平:从大凉山走出的“劝学者”期待把AI“种”向大山

2023-04-11 14:14:01来源:新媒体

文章导读
“高三有段时间我突然沉迷于打篮球,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我提高了快两百分,高考冲到了全班第一。”面前这个肤色偏深的男生叫杨孟平,2015年,他走出了四川省大凉山的贫困山村,通过学校励志计划来到华东理工大学,从零开始学起了计算机,目前他已经成为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级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从班级垫底到名列前茅,从大凉山到大上海,从没接触过电脑到保送人工智能硕博连读,杨孟平身上好像总存...

  “高三有段时间我突然沉迷于打篮球,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我提高了快两百分,高考冲到了全班第一。”面前这个肤色偏深的男生叫杨孟平,2015年,他走出了四川省大凉山的贫困山村,通过学校励志计划来到华东理工大学,从零开始学起了计算机,目前他已经成为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9级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从班级垫底到名列前茅,从大凉山到大上海,从没接触过电脑到保送人工智能硕博连读,杨孟平身上好像总存在着各种“反差”。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刚到学校的时候我对电脑一无所知,很多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对编程早已了如指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学习都很吃力。”面对学业上的困难,杨孟平没有放弃,他利用更多时间,赶上课程进度,在不懈努力下,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选择继续攻读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硕博期间,他发表了2篇SCI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作为团队负责人获得专业竞赛国家二等奖,融易新媒体,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各类奖学金,“没有人生来就什么都会,不懂的就多花时间搞懂。”

  来上海求学后,杨孟平发现上海的现代化发展与家乡的贫穷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深刻地认识到,家乡迫切需要改变,家乡还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来自大山的孩子,需要有人担起责任,鼓励他们坚持学业,走出大山。”杨孟平曾在泥泞中走向学校,在暗光下打开书本,对像他一样出生在深山的孩子而言,读书是一线曙光。

  然而,他的家乡有很多家庭认为“读书无用”,导致很多孩子辍学,为了改变这一观点,他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会回乡做“扶智劝学”的社会实践,“我自发组织周围同学进行回访,用自己的求学经历来告诉大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家乡孩子对科技和山外世界的陌生使杨孟平逐渐有了将AI(即人工智能,下同)“种”进大凉山的想法,“我一直觉得家乡在人工智能或者说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外面的世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想把AI技术带回家乡,帮助家乡孩子对信息技术有更全面的认识。”

  他希望能让山里的孩子学习到AI的相关知识,在他们心中种下钻研科技的种子,让科技的幼苗在大凉山生根发芽。

  2019年,杨孟平带着学校“心灯”实践团队,一行12名本硕博成员提供从理论到技术的支持,带着VR(即虚拟现实)一体机、无人机、智能车等先进设备,跨越2220公里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攀爬2500多级钢梯登上悬崖村,给孩子们介绍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告诉他们读书的意义。

  作为杨孟平的学弟,2019年,王智博也来到了悬崖村,“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大凉山的情况,觉得山里学校的条件不太好,教学硬件设施比较破败。”当时的所见所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孟师兄跟孩子们聊VR眼镜、无人机什么的,他们更多是好奇,但不会去探索这是怎么实现的。所以我们就想打开山区孩子的眼界,做一些启蒙。”

  “收获知识,收获科学!”一位小朋友用力在纸条上写着,纸后面的印子格外突出,这也让杨孟平深受触动。“我希望他们首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或者把它当作一项技能。”谈及自己的“劝学”,他表示自己并非劝说家乡的孩子都要考上顶尖的大学,而是希望他们能掌握一项技能,养成“动脑”“动手”“动心”的思考方式。(完)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河北邢台任泽:小秧苗“育”出致富新“薯”光

中新网邢台4月8日电 (张鹏翔 武娜)腰间系着塑料兜,兜里装满红薯苗,村民黄立波先将地面上...

2 “95后”计算机博士杨孟平:从大凉山走出的“劝学者”期待把

“高三有段时间我突然沉迷于打篮球,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我提高了快两百分,高考冲到了全...

3 中国女大夫报告援摩经验:“一切支付都值得”

中新网上海4月8日电(记者 范宇斌)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一批又一批中国医生跨洲...

4 “白鹭鸟又飞回来了!”海口为市民营造良好水生态环境

中新网海口4月8日电 (张月和)“小时候常看到的白鹭鸟又飞返来了。”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

5 上海高校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 民盟企业家春风送“岗”

中新网上海4月8日电(范宇斌 郭琪)“感觉人岗匹配,非常适合!”在上海举行的“民盟企业家走...

6 新华时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 新华社记者 李恒 2023年...

7 苏港创科合作论坛在南京举行 盼苏港携手开启合作新篇章

中新网南京4月8日电 (记者 戴小橦)“融合发展·科创未来——苏港创新科技合作论坛”7日在南...

8 北方地域将有大风沙尘天气 新疆北部黑龙江等地有雨雪天气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9-11日,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

9 地铁关站后都在忙些什么?检修在不同点位持续上演

3月26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运行的国际客运航班全部转场至天府国际机场,随之而来的交通接...

10 “新丽江人”:因“云南的糊口”留下 为文旅事业献力

中新网丽江4月8日电 (罗婕)“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丽江,因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云南生活’而...

1 河北邢台任泽:小秧苗“育”出致富新“薯”光

中新网邢台4月8日电 (张鹏翔 武娜)腰间系着塑料兜,兜里装满红薯苗,村民黄立波先将地面上...

2 “95后”计算机博士杨孟平:从大凉山走出的“劝学者”期待把

“高三有段时间我突然沉迷于打篮球,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我提高了快两百分,高考冲到了全...

3 中国女大夫报告援摩经验:“一切支付都值得”

中新网上海4月8日电(记者 范宇斌)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一批又一批中国医生跨洲...

4 “白鹭鸟又飞回来了!”海口为市民营造良好水生态环境

中新网海口4月8日电 (张月和)“小时候常看到的白鹭鸟又飞返来了。”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

5 上海高校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 民盟企业家春风送“岗”

中新网上海4月8日电(范宇斌 郭琪)“感觉人岗匹配,非常适合!”在上海举行的“民盟企业家走...

6 新华时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 新华社记者 李恒 2023年...

7 苏港创科合作论坛在南京举行 盼苏港携手开启合作新篇章

中新网南京4月8日电 (记者 戴小橦)“融合发展·科创未来——苏港创新科技合作论坛”7日在南...

8 北方地域将有大风沙尘天气 新疆北部黑龙江等地有雨雪天气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9-11日,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

9 地铁关站后都在忙些什么?检修在不同点位持续上演

3月26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运行的国际客运航班全部转场至天府国际机场,随之而来的交通接...

10 “新丽江人”:因“云南的糊口”留下 为文旅事业献力

中新网丽江4月8日电 (罗婕)“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丽江,因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云南生活’而...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