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滚动新闻 > “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2023-04-01 07:35:02来源:互联网

文章导读
新华社西安3月28日电 题:“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新华社记者孙正好 在陕北,在黄河边,有这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常年用绳子拴住腰,将人吊在悬崖间,“吊威亚”般在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垒坑种树。 没有路,他们爬;没有土,他们背;没有水,他们就从黄河运。 这支活跃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造林人,被当地人唤作“悬崖造林队”。2004年以来,连续19年,他们植树拦泥沙,造林保水土,在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至...

  新华社西安3月28日电 题:“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新华社记者孙正好

  在陕北,在黄河边,有这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常年用绳子拴住腰,将人吊在悬崖间,“吊威亚”般在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垒坑种树。

  没有路,他们爬;没有土,他们背;没有水,他们就从黄河运。

  这支活跃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造林人,被当地人唤作“悬崖造林队”。2004年以来,连续19年,他们植树拦泥沙,造林保水土,在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其中有一万多亩种在水土极易流失的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

  他们最早种下的小树苗,如今已是参天大树;他们常年奔波的沿黄山峁间,现在已是满目苍翠。

  再危险 我们也要把树种上去

  跟着“悬崖造林队”,记者来到宜川县黄河西岸一面高约30米的悬崖前。崖壁中间长着6棵侧柏,是队员们2021年种下的,如今迎风而立,正在返青。

  “独木难成林,我们爬上去再补种几棵。”48岁的队长王永红说完,背起树苗向崖底走去,队员郝雷和张文学扛着锄头紧随其后。

  坡度接近70度,崖壁上没有路,能走的地方,仅有一脚宽。因为站不稳,3个人只能弓着腰,拽着石壁,一步步往上攀。“脚下的沙土又松又软,踩稳了再走。”王永红一边攀爬,一边向队友喊话。

“悬崖造林队”队员在攀爬黄河悬崖。新华社记者孙正好 摄

  崖壁中间能站立的地方,距离地面大概有15米,仅能容下一人。土坑挖好后,王永红将树苗栽进去,扶正,覆土。“侧柏根系发达,长成了就能保住一大片水土。”他用双脚将填土牢牢踩实,悬崖上多了几棵树苗。

  这已经是造林队连续第11年在黄河悬崖上种树。

  2012年,听说县里要攻克悬崖造林难题,队长王永红主动请缨。“从2004年开始,我们持续在宜川北部旱塬上种树,眼看着黄河边的山都绿了,只有悬崖上还光秃秃的,很刺眼。”谈起在悬崖上植树的初衷,王永红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能让光秃秃的悬崖绿起来,再危险、再困难我也要干。”

“悬崖造林队”队长王永红在宜川县黄河悬崖上种树。新华社记者孙正好 摄

  “不多拿一分钱,为啥要冒那个险?”不仅个别队员在打退堂鼓,王永红的家人也万分不情愿。

  劝说队友,王永红的话总是“我先上,你们跟着看,一步步来”;过家人关,他的招数是“先斩后奏,不同意也得同意。政府安排了专业培训,没什么怕的”。

  到了黄河边,危险还是超过预期,很多悬崖直上直下,人上不去,上去也站不住,不具备造林条件,如何种树?

  参考“吊威亚”,王永红想出了“吊绳种树法”:队员们身背树苗,腰间拴着安全绳,人被吊在悬崖间,离地大约几十米,面朝崖壁挥动锄头,刨坑种树。

  “确实很危险。遇到近百米的悬崖,都不敢往下看。”张文学多次下过悬崖。“为了安全,我们用大锤在崖顶打下至少1.5米深的钢钎,绳子一头拴在钢钎上,另一头绑在队员身上,把人顺着崖壁吊下去。”

  11年来,“悬崖造林队”已在水土极易流失的宜川县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种下一万多亩林地。

  “每年遇到最危险的悬崖,这支造林队都是主动揽活,冲锋在前。”宜川县林业局局长郝云峰说,“加上他们一直坚持做的旱塬绿化面积,19年来,他们在全县累计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

  不断探索 只为让树活下来

  “悬崖造林队”所在的宜川县正处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腹地,境内黄河长达66公里。在悬崖上造林,种上去难,让树活下来,更难。

  “提高侧柏的成活率,首先得栽大树苗。”这是造林队多年来摸索出的经验。大苗一般高1.5米,重5公斤。很多造林点,运输车到不了,只能肩扛背驮。为了提高效率,队员们单次负重至少超过30公斤,背到最远的种树点,得爬坡过坎走40分钟。

  黄河悬崖上土层稀薄,刨不出深坑,一米多高的树苗直接种下去,很难存活。

  没有坑,造坑;没有土,背土。为了让树在悬崖上活下来,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导下,造林队探索出“垒坑客土造林法”。

  “我们在悬崖上就地取材,用锄头刨出石块,砸碎,一层一层垒成石坑。想要成活率高,石坑必须足够大。”郝雷说,“坑越大,需要的填土就越多。种一棵树,我们用面粉袋装土,平均要往悬崖下吊10袋土,每次吊半袋,来回要吊20次。一旦崖顶上缺土,我们就一袋一袋从山下往上背。”

  黄土高原降水偏少,旱灾是造林的最大天敌之一。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西藏林芝:桃花朵朵开 热闹一座城

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 题:西藏林芝:桃花朵朵开 热闹一座城 新华社记者王泽昊、格桑朗杰 ...

2 “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新华社西安3月28日电 题:“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新华社记者孙...

3 中国完成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促成果转化应用

中新网福州3月28日电 (记者 龙敏 张斌)自2020年5月全面开展以来,中国近500万普查工作人员齐心...

4 宁夏率先在全国打造全生命周期“崇军链”

中新网银川3月28日电 (记者 于晶)3月28日,宁夏“崇军行动——礼赞生命”启动仪式在银川举行...

5 山西赴非“光明使者”凯旋 当地患者赠言“中国医生 谢谢您”

中新网太原3月28日电 题:山西赴非“光明使者”凯旋 当地患者赠言“中国医生 谢谢您” 中新...

6 专家研究显示:分型精准施治为“最毒乳腺癌”患者带来生机

中新网上海3月28日电 (陈静 王广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内脏转移,复发风险更高,预后...

7 非洲留学生来中国学种地

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科技小院不只在中国的农业农村建树、村子振兴中大显身...

8 汶川地震幸存“钢腿女孩”:直面网暴是为残障人士发声

3月26日,汶川地动幸存女孩牛钰宣布一段更新视频,自述遭遇网暴的经验。在她果真的私信记...

9 西安警方20年不懈追凶 抢劫杀人案终告破

中新网西安3月29日电 (记者 阿琳娜)29日,20年前被抢劫杀害的邢某家属,为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

10 我们的家园|“坡上的村落”甘堡藏寨 闪耀在藏羌文化走廊的明

人民网成都3月28日电 (周静圆)3月26日,“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四川站)采访团来到四川省阿坝...

1 西藏林芝:桃花朵朵开 热闹一座城

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 题:西藏林芝:桃花朵朵开 热闹一座城 新华社记者王泽昊、格桑朗杰 ...

2 “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新华社西安3月28日电 题:“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新华社记者孙...

3 中国完成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促成果转化应用

中新网福州3月28日电 (记者 龙敏 张斌)自2020年5月全面开展以来,中国近500万普查工作人员齐心...

4 宁夏率先在全国打造全生命周期“崇军链”

中新网银川3月28日电 (记者 于晶)3月28日,宁夏“崇军行动——礼赞生命”启动仪式在银川举行...

5 山西赴非“光明使者”凯旋 当地患者赠言“中国医生 谢谢您”

中新网太原3月28日电 题:山西赴非“光明使者”凯旋 当地患者赠言“中国医生 谢谢您” 中新...

6 专家研究显示:分型精准施治为“最毒乳腺癌”患者带来生机

中新网上海3月28日电 (陈静 王广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内脏转移,复发风险更高,预后...

7 非洲留学生来中国学种地

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科技小院不只在中国的农业农村建树、村子振兴中大显身...

8 汶川地震幸存“钢腿女孩”:直面网暴是为残障人士发声

3月26日,汶川地动幸存女孩牛钰宣布一段更新视频,自述遭遇网暴的经验。在她果真的私信记...

9 西安警方20年不懈追凶 抢劫杀人案终告破

中新网西安3月29日电 (记者 阿琳娜)29日,20年前被抢劫杀害的邢某家属,为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

10 我们的家园|“坡上的村落”甘堡藏寨 闪耀在藏羌文化走廊的明

人民网成都3月28日电 (周静圆)3月26日,“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四川站)采访团来到四川省阿坝...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