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住养老钱?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四类”骗局

如何守住养老钱?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四类”骗局


近年来,一些金融诈骗不法分子将“魔爪”伸向了老年人群体,凭借层出不穷、花招不断的诈骗手段,骗走老年人辛苦攒了一辈子的积蓄。老年人该如何识别诈骗陷阱、守住养老钱呢?


3月19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风险提示系列收官篇---守住养老钱,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谨防“四类”骗局。



图片

一、承诺养老型诈骗



1、“以房养老”陷阱:


某些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使老年人抵押房产以获得出借资金,再用所获资金购买其所谓的“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实际上不法分子是以老年人房产办理抵押借款,并将资金取走擅自使用甚至挥霍,一旦资金链断裂,老年人不仅无法收回本金获取收益,还将面临房产被强制拍卖的风险。


2、“政策补贴”陷阱:


某些不法分子冒充国家机关,给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府补贴”和药费补助,通过收取高额邮寄费、代办费、手续费等形式进行欺骗误导。



图片

二、投资收藏型诈骗



1、“新兴金融投资”陷阱:


不法分子利用“私募众筹”“合伙人”“海外股权”“天使投资”等新兴金融概念混淆视听,给老年人设置各种陷阱。老年人购买产品结果变成合伙人,而合伙投资需要承担风险,最后被告知合伙企业无法正常盈利,老人们才发现之前投资的其实是不法分子注册的空壳公司,而投入的资金已被转走或亏空。


2、“稀有纪念币”陷阱:


“限量发行”“高额回报”“绝世珍藏”等宣传语常被不法分子用来吸引老年人投资,一些不法分子还许诺在短期内会帮助老年人将纪念币进行拍卖以实现“收益翻番”,其实只是售卖一些外表华美的工艺品或翻版印制的纪念钞,没有任何价值,也无法再次出售获利。



图片

三、低价购物型诈骗



1、“奇效保健品”陷阱:


不法分子自称“保健专家”,通过电话推销介绍“奇效保健品 ”,并称只要购买满一定额度之后,即可获得补助款。然而等到钱款到手,“保健专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2、“低价购物”陷阱: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途径发布二手物品转让信息,一旦与其联系,便以缴纳定金、手续费等为由骗取老年人钱财。



图片

四、伪装冒充型诈骗



1、冒充亲友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老年人信息后,伪装成老年人的亲友,以借款、救急等理由发送短信,要求老年人向其转账汇款。


2、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谎称老年人医保、社保账户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或以老年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为由实施诈骗。


3、冒充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以热播电视节目组的名义向老年人发送短信,称对方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以获得奖金需交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为维护财产安全、护航幸福晚年,北京银保监局提示老年消费者:


 文章标题:如何守住养老钱?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四类”骗局

内容摘要:如何守住养老钱?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四类”骗局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24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