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昌吉州博物馆——听文物发声 和历史面对面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茜 通讯员 高东)“1921年,一艘红船从浙江嘉兴南湖启航,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承载着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使命,承载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乘风破浪,砥砺前行……”2月25日,8岁的马瑾希在昌吉州博物馆四楼《红船启航 逐梦前行》——中国共产党党史展序厅里,逐字逐句细声读着展板上的字句。马瑾希是昌吉市第十四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当天,她在妈妈的陪伴下前来观展,遇见不会念的字,妈妈就轻言轻语教着女儿。
8岁的马瑾希在昌吉州博物馆观展。 记者 刘茜 摄
“中国共产党党史展由序厅和15个展厅单元组成。此次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真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这一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昌吉州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王晓梅介绍说。
位于昌吉市延安南路的昌吉州博物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浑庄重。像昌吉州博物馆这样免费开放的公立博物馆,全州共有8个,现有馆藏文物近2万多件,承载了天山北麓自石器时代至近代以来8000余年的历史。
“圣王建极抚有九有,主天下名山大川于五岳之祭。特隆国敕有司,增旧而廓新之。盖乃五岳者,秩三公,摄九灵,上为天子镇疆土,下为斯民迓祥和。春秋崇报,礼固宜然。若夫究其今之万壑来朝……”这是陈列于昌吉州博物馆二楼展厅的《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石碑碑文内容。
“博物馆馆藏的这块石碑,从碑首可以看出,这座庙的级别是很高的。碑额为半圆形,碑体为红褐色砂质岩,高60厘米、底长76厘米、厚14厘米。正面浮雕有二龙戏珠,为对称的两条彩绘龙,龙身雕刻有鱼鳞状鳞片,涂蓝色颜料,两条龙的头部相向对着一个带有火焰纹的圆球,中间题记为阴刻填红颜料篆书的《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碑文后附。”王晓梅告诉记者。
2010年9月30日至10月23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天池景区博克达山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此碑。石碑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月。
天山博格达峰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标已有数千年历史,一直是中西部族、商旅行客、使节和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山,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天崇拜”“天下观”等思想。这件石碑的出土,说明新疆历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为新疆近现代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有一处故城遗址,它就是石城子遗址。2014-201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城子遗址进行了系统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结合历史文献,基本确定石城子遗址为《后汉书》中记载的“疏勒城”。该遗址遗迹丰富,保存完好,时代特征鲜明,对研究两汉时期边城的规划提供了参考。
“石城子遗址实证了新疆地区自汉代开始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是汉朝有效治理和管辖西域的历史见证。”王晓梅表示。
“我是郭物,北庭故城南枕天山,北望草原,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漫步故城之内,聆听历史回声,感受‘挟千里以超里海,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筑伟业而壮三军’的西域重镇的豪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前不久第一次当上了“代言人”,不过他“代言”的是一座古城——北庭故城。
“代言人”不止郭物一人。2020年10月24日,第五届新疆北庭学术研讨会暨北庭故城考古4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交流研究新进展,为北庭故城“代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代诗人岑参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描述的就是北庭的风景。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的北庭故城遗址,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而且“开通道路,别(列)置馆驿”,是当时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数十年来,考古文博工作者在北庭故城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址及文物。北庭考古以实物证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畅通。北庭故城见证了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理、古代商业贸易的繁荣兴盛,也见证了西域地区多民族的交流交融历史。
文章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记忆】走进昌吉州博物馆——听文物发声 和历史面对面(图)】 内容摘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记忆】走进昌吉州博物馆——听文物发声 和历史面对面(图)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spt/24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