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的威力已经扩散到了生产制造行业。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心之一,印度疫情的持续恶化使得工厂被迫停产,包括手机在内的制造业供应链不得不中断。
当地时间5月11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由于一批工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离开岗位,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家富士康工厂负责加工的苹果iPhone 12手机产量已下降50%以上。
富士康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专门为印度市场生产iPhone手机,而泰米尔纳德邦恰好又是印度此轮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几个地区之一。自10日起,该邦已开始实施全面封锁,关闭公共交通和商店,试图遏制疫情的传播。
一名消息人士称,富士康在泰米尔纳德邦内的100多名员工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位于该邦首府金奈的富士康工厂已经禁止员工进入,这一限制至少将持续到5月底。“从昨天开始,员工只被允许离开工厂,不允许进入。工厂只保留了一小部分产能。”这名消息人士说。
两名知情人士均表示,由于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离岗,工厂已经削减了超过50%的产能。不过,他们并未详细说明工厂当前的产能,也不清楚有多少工人在该厂内工作。
对此,富士康回应称,该公司的一家印度工厂有少量员工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公司正为他们提供包括医疗援助在内的支持。不过,路透社提到,富士康拒绝说明印度工厂具体产能或员工编制情况,而苹果公司则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作为苹果生产环节的重要合作伙伴,2018年底,富士康正式宣布将于2019年在印度建造苹果手机代工厂,并且工厂主要聚焦于高端、高价值的iPhone旗舰机型。之后2019年初,富士康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已开始生产iPhone 11、iPhone XR、iPhone 12mini等产品,之后富士康开始逐渐将新的生产线用于制造iPhone 12。
到了2020年6月,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曾在股东大会上透露将把投资重点放在印度。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富士康及苹果转战印度将带来新的机遇和优势,但印度第二轮疫情暴发导致的大规模感染和停产,却给这个蓝图蒙上了阴影。
5月11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股价暴跌超5%,12日股价低开低走,截至12日14时,跌7.38%,每股报99.1新台币,总市值1.37万亿新台币。这已经是鸿海股价连续三天大跌,三天时间内鸿海市值蒸发2564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92.5亿元。
富士康并非唯一受影响的企业。此前,据当地媒体报道,诺基亚以及OPPO等企业也在遭遇“险情”,2020年下半年在其生产线的工人们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之后,也都暂停了各自印度工厂的生产。
而对于苹果,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分析公司Canalys指出,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苹果在印度市场都维持了增长的趋势。在当地新设立的供应商和有吸引力的融资支持下,苹果iPhone手机在印度市场的第一季度出货量超过了100万部。
此前,比起其他地区,印度是唯一一个呈现换新手机频率加快趋势的国家。在第二波疫情发生前,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印度智能手机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升26%至3900万部,这是印度六年来最高增长率。小米、三星和vivo是印度前三大厂商,该季度市场份额分别为27%、 19%和18%。
然而,持续恶化的疫情形势令未来的前景不甚乐观。当前,印度疫情仍然没有明显缓和的趋势,单日新增确诊依旧保持在30万例以上。据印度卫生部5月12日最新数据,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新冠确诊病例348421例,累计确诊病例23340938例;新增死亡病例4205例,累计死亡病例254197例。
Counterpoint高级研究分析师普拉奇·辛格表示,“我们也要谨慎考虑未来的进展,因为印度目前正在出现第二波和更猛烈的新冠疫情浪潮,并有可能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由于持续停产和封闭社区,消费者需求将会受到严重打击”。
目前,Counterpoint Research已经将印度4月至6月的整体出货量降低了500万部。与其类似,5月10日,海外调研机构TrendForce在分析印度疫情后,也已经将其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增长预期从9.4%下调至8.5%,原因就是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对包括苹果和三星在内的主要厂商的负面影响。
TrendForce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品牌都会密切监视其整个部件的库存(尤其是印度地区),并相应地调整后续生产计划。”
文章标题:【富士康工厂减产50% 疫情打击印度制造】 内容摘要:印度疫情的威力已经扩散到了生产制造行业。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心之一,印度疫情的持续恶化使得工厂被迫停产,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ech/it/27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