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在开发利用中传承非遗

在开发利用中传承非遗

2023-01-29 15:07:02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导读
飞针走线,一件件刺绣灵动秀美;转动泥坯,一个个陶器呼之欲出……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支持地方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目前,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非遗有了更广...

  飞针走线,一件件刺绣灵动秀美;转动泥坯,一个个陶器呼之欲出……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支持地方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目前,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非遗有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在展示精美地域特色、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节庆文化产品的同时,一些非遗资源被转化成可变现的具体产品,蹚出了一条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路子。因此,乡村振兴要用好非遗资源,尤其要建好非遗工坊。

  做好资源普查。我国非遗资源灿若星辰,广大乡村是优质资源的富集地。但由于时代变迁等因素,不少非遗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这就需要文旅等相关部门进行非遗资源普查,全面掌握非遗分布、存续、特色、价值等情况,建立档案资料体系。如近十年来,宁夏全面开展非遗调查工作,明确境内资源5600多项,并出台法律规章,将非遗保护和传承纳入法治化轨道。而且,通过资源普查和系统梳理,融易新媒体,可选取比较优势明显、从业人员较多、市场认可度高的项目建设非遗工坊。

  加强产品转化。从产业角度来说,要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这其中,非遗工坊可以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需发挥好“非遗传承人”等手工技能骨干的引领作用,满足手工技能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需求,重点扶持编织、刺绣、剪纸等主要产业,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以非遗工坊为核心,建立手工技能示范基地,形成“工坊+基地+企业”的发展格局。

  拓展使用场景。非遗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和延续,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运用而留存到当下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因此,要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由乡村向城市推广,由文化向旅游、商务、交通等领域拓展。非遗工坊要紧紧抓住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魂魄,打造适合现代应用场景的IP产品,保证非遗精髓不流失,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消费文化产品。

  如今,文化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因此,要做好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工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将非遗工坊做实做精,加大传统工艺产品供给,让非遗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拓兆兵)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中经评论:期待电影市场春暖花开

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晚21时30分,2023年春...

2 在开发利用中传承非遗

飞针走线,一件件刺绣灵动秀美;转动泥坯,一个个陶器呼之欲出……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

3 河湖长制促进了人水和谐

掩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久远成长。从知名的大江大河,到乡间的沟...

4 中经评论:在春运“仪式”中感受“流动中国”活力

核心观点: 春运早已成为春节“仪式感”或者说“年味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是当代...

5 民营企业家要保持敢闯能拼的劲头

陕西省企业家协会前不久发布2022年陕西100强企业和2022年陕西民营50强企业榜单。从榜单可以看...

6 流畅物流“最后一公里”

住在偏远山区,快递到不了村;身处高楼大厦,快递不肯上门;生鲜食品,路途遥远有腐坏变...

7 陆飞:完善清洁电器智能供应链

包括洗地机、吸尘器和扫地机器人在内的清洁电器已成为国内家用电器领域的重要赛道,其消...

8 中经评论:以优质供给满足对“诗和远方”的期待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阳光日日如新,生活也日日如新。又一个春天即将到...

9 中经评论:践行“光盘”新民风 让节俭年饭“香喷喷”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新风尚下,“年年有余”的“余”不是剩余、多余,...

10 中经评论:拎稳“菜篮子”,为幸福团圆护航

焦点概念: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保供稳价不放松,定心过节就会有保障。守护好...

1 中经评论:期待电影市场春暖花开

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晚21时30分,2023年春...

2 在开发利用中传承非遗

飞针走线,一件件刺绣灵动秀美;转动泥坯,一个个陶器呼之欲出……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

3 河湖长制促进了人水和谐

掩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久远成长。从知名的大江大河,到乡间的沟...

4 中经评论:在春运“仪式”中感受“流动中国”活力

核心观点: 春运早已成为春节“仪式感”或者说“年味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是当代...

5 民营企业家要保持敢闯能拼的劲头

陕西省企业家协会前不久发布2022年陕西100强企业和2022年陕西民营50强企业榜单。从榜单可以看...

6 流畅物流“最后一公里”

住在偏远山区,快递到不了村;身处高楼大厦,快递不肯上门;生鲜食品,路途遥远有腐坏变...

7 陆飞:完善清洁电器智能供应链

包括洗地机、吸尘器和扫地机器人在内的清洁电器已成为国内家用电器领域的重要赛道,其消...

8 中经评论:以优质供给满足对“诗和远方”的期待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阳光日日如新,生活也日日如新。又一个春天即将到...

9 中经评论:践行“光盘”新民风 让节俭年饭“香喷喷”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新风尚下,“年年有余”的“余”不是剩余、多余,...

10 中经评论:拎稳“菜篮子”,为幸福团圆护航

焦点概念: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保供稳价不放松,定心过节就会有保障。守护好...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关于我们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