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李晓华: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李晓华: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2-07-18 19:58:16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导读
产业集群具备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创新与扩散、深化产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反应速度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创新创意创业活动活跃,城市发展有活力。抓住机遇,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 世界级产业集群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发...

  产业集群具备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创新与扩散、深化产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反应速度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创新创意创业活动活跃,城市发展有活力。抓住机遇,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

  世界级产业集群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发展条件,应加快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聚集地。

  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制造强国、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均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齐全、运输距离短,适应本地化的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有利于增强供应链韧性,更好应对外部冲击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世界级产业集群能够整合全球最好的产品、技术、人才等中间投入和生产要素服务本地产业发展,生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规模大、层次丰富的人口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聚集。世界级产业集群凭借其经济体量大、产业生态丰富、企业数量多的特点,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劳动力有强大的吸引力;世界级产业集群全球化的产业链和市场,能够聚集全球的人才、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形成四通八达的国际联系网络和有影响力的国际交往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扎实的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增强的创新能力、不断深化的产业分工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主要城市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澳门服务业发达,具有联系葡语系国家的交往优势;广州、深圳高科技制造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密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升级;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具备较为完整的加工制造链条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高科技制造业产业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不同的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能够在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凭借地理毗邻、交通便利的条件优势互补、链条衔接,共同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

  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关键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当前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关键短板环节,增加对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的公共研发投入;鼓励龙头企业牵引全产业链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产业链技术短板,进而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内产业链分工合作关系,在家电、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等优势领域形成若干专业化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融易新媒体,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双创”基地,扶持风险投资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营造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前瞻谋划布局科技有突破、市场有前景的未来产业,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科学装置在湾区落户,加大对前沿技术的持续投入,在数字科技、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代表新科技新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是加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达、数字科技领先的优势,鼓励数字科技企业开发赋能实体经济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实体经济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还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基础设施、规则标准、市场等方面加强协同。

  首先是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跨市域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大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新一代通信网络、算力和数据基础设施的广泛覆盖,推进5G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产业领域的应用。

  其次是加强规则和标准对接。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为抓手,合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监管规则的制定,推动区域内质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互认,率先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转变。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欧美对碳边境调节机制各怀心思

欧洲议会投票对碳市场改革的法律草案表示支持,呼吁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行相应改革,...

1 欧美对碳边境调节机制各怀心思

欧洲议会投票对碳市场改革的法律草案表示支持,呼吁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行相应改革,...

2 洪群联:服务业如何重新“活”起来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服务业一度陷入低迷状态。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

3 精准匹配校地人才合作

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校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选聘科研人才到政企任科技顾问、选派干部到...

4 代志新:理顺基层财政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不断完善,中央与省级的...

5 中经评论:推进税收法定有利稳预期

从7月1日起,实施30余年的印花税暂行条例退出历史舞台,印花税法开始正式实施。虽然印花税...

6 跨界两轮电动车胜算几何?

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日益提升...

7 智慧助老需久久为功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深入开展2022年“智慧助老”行动,聚...

8 守住不出现规模性反弹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当前,疫情还没有见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还很...

9 中经评论:从源头上遏制学区房炒作

随着7月12日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幼升小录取结果出炉,颇受幼升小家长关注的北京东城、西城、...

10 郭珍:细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这是此前发布的...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