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会热点话题:彩电大屏化背后:不只是高端这件事

  一季度,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彩电市场销售几乎冰封。行业预计市场销量同比下滑3成左右。但是,这样的“逆境下”,大尺寸彩电的销量却稳步提升,同比增幅高达50%以上。凸显了“消费选择”的新趋势。

  价格相差3倍的“大尺寸”电视

  “75英寸电视,最便宜5000块钱;最贵的接近2万元!”这就是目前大尺寸电视的“基本市场格局”。既有3000+的70英寸产品,也有价格飙涨到10万左右的超高端产品。

  从技术角度看,高端高价电视主要拥有:8K、mini-led背光、HDR、超多的分区背光控制、QLED色彩强化,以及更高档次的“智能硬件配备”。这些因素,尤其是mini-led背光源这种“初出茅庐”的新技术,自然增加产品卖点和溢价能力。

  也就是说,价格差异的确包含了产品技术水平上的“不同”。但是,另一方面,低价格大屏电视依然占市场销售的大头:1。观看的效果差距并不大,75英寸4K、8K的差异不仔细看,不是很明确,尤其是在没有8K片源的背景下,二者效果差异不大;2。其它附加技术导致的效果差异,主要体现在色彩和动态对比度上,这两个也对片源要求比较高,且需要仔细感受画面差异;3。液晶显示技术处于“过剩”状态,价格便宜的产品并不意味着效果和参数性能大打折扣。

  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彩电的心理价格依然在2000元上下——即便是改善型的购买需求,也不会动辄选择万元级的产品。价格永远是普及度的基本标杆,虽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后者如,32英寸等小尺寸虽然价格跌到数百元,但是依然“市场占比持续下降”。消费者往往在“大屏体验”和“价格”两个追求上折中选择。

  所以,大屏彩电市场现在细分成了“高端大屏”和“普众大屏”两类。后者才是市场规模持续放大的主力推手。这也是彩电企业在大屏化趋势下始终“增产不增收”的原因所在。

  强烈的大屏需求由“高质量”消费驱动

  大尺寸彩电的普及,除了大尺寸技术的成熟和价格日趋低廉之外,系统的应用与消费习惯变迁也是重要助推器。

  首先,从居住角度看,国内房地产已经是“改善型”占主导的格局。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提升。过去10年国内人均居住面积从25平米,提升到近40平米。改善型居住需求,使得客厅面积不断变大,可以容纳更大的观看距离、为大尺寸电视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其次,“改善型”需求也直接导致大尺寸电视更为流行。当消费者需求更好的房子、更好的饮食等消费的时候,也会寻找更好的“视听”消费机会。一方面,公共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居家大屏观影也在加速发展。电视机作为重要的家庭娱乐和视听载体,屏幕变大是题中之义——尤其是在消费者“换新消费”的过程中,新一代电视尺寸更大成为主流选择。

  第三,高质量的内容消费。消费者对视听内容的质量和品质需求也在上升。4K已经实现初步的普及,高清成为最低的标准。很多网络大电影、网剧都加强了画质品质和技术指标等方面的投入,用“唯美”吸引年轻消费者。欣赏这样的内容,当然需要匹配的“设备”。面对于高分辨率内容,大屏幕是体现“分辨率”提升的画质改善最基础的条件。

  这些外周消费因素,正在决定彩电行业所有技术趋势之中“大型化”才是根本。或许这也是众多彩电企业对年销量20万台的激光电视这一小众品类“念念不忘”的原因:因为,如果100英寸彩电要经济的普及,目前也就只有激光电视有希望“实现这一目标”。

  “需求超前于供给”,创新的多元选择

  在彩电行业,大屏化已经成为共识。这更多的是从“消费需求端”来判断:无论过去3年和2020年疫情期间,彩电销量如何“量价齐跌”,大尺寸产品这匹黑马都能撒欢的跑。这说明,需求端的“空前容量”。

  事实上,2019年LED智能投影机的360万销量,都可以视为“另类大屏彩电”的需求:虽然传统投影机不能满足“彩电在明亮光线下应用的需求”,但是三四千元的100英寸大屏真的是“别无他选”。LED智能投影的火爆,充分说明,消费者可以容忍一定的“性能缺陷”却追求“大屏幕”效果。

 文章标题:2019社会热点话题:彩电大屏化背后:不只是高端这件事,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elec/9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