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会新闻:家电巨头入局医疗,“第二赛道”成败几何?

  “这10亿我准备掉到水里没有了,这件事情也必须去做,但我相信10亿投进去不可能没有结果。”3月17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一场公开的线上直播活动中表达了格力进军医疗产业的决心。

  除了格力,海尔、海信、美的等众多家电企业均已涉足医疗领域。从口罩到医疗设备,一场疫情为家电行业“炸”出了一条新的赛道。

  损失200亿!董明珠:不慌,再投10个亿

  董明珠没有避讳疫情带来的压力。“损失200亿。”29日,她在采访中透露了格力一季度的经营状况。

  200亿元对于格力来说意味着什么?格力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405.48亿元。也就是说,200亿元相当于格力去年同季度营收的一半。

  正如董明珠所言,空调需要工人上门安装、调试之后才能使用,而现在国内小区的严格管理状态显然无法安排工人上门安装,门店也全部关闭,空调行业的困境可想而知。

  面对受阻的市场,格力也跨界加入了抗疫大军中来。

  3月9日,格力自产的口罩上线,预约购买。消息一经放出便引发了火热抢购,格力在16、17日两天接连宣布,每天预约投放的口罩数量由2万只增加至10万只、12万只,18日更是进一步增加至16万只。

  随后,格力宣布推出可杀灭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据介绍,此款空气净化器的杀毒效果已通过武汉专业医院实地测试和权威实验室检测,经武汉定点收治医院实地使用测试,1小时能有效杀灭99%以上的新冠病毒。

  董明珠更是29日的在采访中表示,疫情过后,格力电器将在消费、工业这原有两大板块的基础之上新增医疗板块,拟投资10亿元。除了口罩机、测温仪之外,今后还将做高端救护车等医疗设备。

  这意味着,不同于五菱、比亚迪等企业转产口罩只是特殊时期解决燃眉之急,格力不会在疫情结束后全身而退回到“老本行”,而是要借此机会大力进军医疗产业。

  各有侧重,家电企业扎堆跨界医疗

  看上医疗市场这块蛋糕的家电巨头,不只有格力。

  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生物医疗公司由医用冰箱、冷藏箱起家,现正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血联网”“疫苗网”等创新业务。这次疫情期间,海尔向医疗机构赠送了超低温冰箱、药品冷藏箱、血液低温操作台等医疗设备。

  海信集团利用所擅长的显示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这次疫情期间,海信为青岛定点医院隔离病房安装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医护专家不用进入隔离区就可以诊治患者。

  美的集团则与广药集团合作,对机器人及医疗器械开发、健康数据应用等领域进行了探索。这次疫情期间,美的集团向多家医疗机构赠送了智能运输物流机器人。

  3月30日,在尚未收治患者的北京小汤山医院“清洁区”内,消毒机器人正在走廊进行消毒。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外资电子企业在医疗设备生产领域布局更早。近日,飞利浦公司在其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中披露,将考虑再次出售旗下部分家电业务,专注医疗健康领域。过去几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德国西门子等老牌家电巨头都曾转让旗下家电业务,深耕医疗电子市场。

  家电企业为何偏爱医疗市场?

  “投资医疗设备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需要,比如没有口罩。”董明珠这样介绍格力生产口罩的原因:“我做口罩的原因之一是担当和责任,并不是说能赚钱才去做的。”

  疫情之下,家电企业生产口罩,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公司自救目的,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若是跨界医疗领域,显然不会仅仅是因为“一时冲动”。

  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年版),到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5945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报告也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中国也成为继美国、西欧、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医疗器械市场。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虽然在产品功能、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医疗设备与家电产品同属电子制造业,跨界医疗设备生产,家电巨头企业具备天然的优势。

  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医疗设备的毛利率能够达到80%,医疗显示相关的部分利润可达40%。反观家电这一高度成熟的市场,中国乃至全球家电市场的容量增长速度都非常缓慢,每年中国家电市场的总销售额增长最多就几个百分点,有时候还会下降,融易新媒体,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也要寻找增长快的、比较新的领域。

  尤其是疫情使得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相对提高,医疗有关的产业也会进入红利期,这对于家电制造企业是个不小的诱惑。

 文章标题:2019社会新闻:家电巨头入局医疗,“第二赛道”成败几何?,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9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