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新新闻事件:回望2003:非典那年的家电行业与家电市场

  2002年的12月初,首例非典(SARS)病患出现在广东河源,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微博微信,人们照往年一样过了一个喜庆热闹的春节。

  2003年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情况。“非典”期间,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

  到2003年6月15日,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历时半年的“非典”疫情给当时的中国旅游、零售、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带来冲击和改变。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笼罩下的今天,我们不妨回望一下,17年前的那场“非典”疫情下的家电行业和家电市场。

  “非典”爆发的2003年,是中国加入WTO刚刚满一年。

  到2002年底,中国家电行业中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的只有五家企业,分别是海尔、海信、长虹、美的和春兰。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刚刚突破2000亿元。

  “非典”前2002年中国家电产量及每百户拥有量

QQ截图2020021716045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一年的1月21日,时任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刘小明给员工发了一封告别信,在信里,刘宣布辞职并“感到万分内疚”。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伊莱克斯,给国人的印象是一个中高端欧洲大牌,从百事可乐中国空降到伊莱克斯中国区总裁位置的刘小明,通过低价扩张将伊莱克斯中国拉出了持续亏损的泥潭,但伊莱克斯的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

  和伊莱克斯形成反差的是,大部分外资家电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跑马圈地,博西家电、LG、三星、惠而浦、日立、松下等在2002~2003年期间在中国纷纷增资扩产。

  有黯然退场的,也有春风得意的。在两年前将科龙电器收入囊中的顾邹军并未止步,这一年的5月,顾邹军控股的格林柯尔以2.07亿元收购了上市公司美菱股份20.03%的股份,至此,顾邹军已将中国冰箱行业“四大家族”中的两大巨头科龙、美菱收归麾下,这离顾氏的“打造世界主流制冷家电航母”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郎咸平高喊“国退民进”之前,民营资本风起云涌,家电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此起彼伏,当年10月,南京斯威特收购小天鹅集团17%的股权,并通过其他公司间接完成了对无锡小天鹅的控股。曾经的中国彩电五强之一的乐华由于资金链问题面临崩盘,急于整体上市TCL集团借机获得乐华彩电的大部分无形资产。期间,还有中山威力、河南冰熊、山东小鸭、吉林吉诺尔等诸多知名家电品牌被重组。

  除了在国内市场的兼并重组,中国家电企业也安耐不住进行整合海外市场资源的尝试。这一年11月4日,TCL集团和法国汤姆逊集团(Thomson)签订协议,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CL汤姆逊电子公司(TTE)。同一年,京东方科技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现代集团的全部面板TFT-LCD业务。

  在海内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同时,家电企业集体爆发出对汽车行业的强烈兴趣,纷纷跨界进入汽车圈。早在1997年空调一哥春兰就开始进入汽车行业,在2003年前后,正是春兰汽车的高光时刻,曾一度经跻身了重型卡车行业销量前三。格林柯尔系也在一路高歌猛进中控股了亚星客车,扬州格林柯尔以3.06亿元总价收购亚星客车集团持有的亚星客车60.67%股权。奥克斯出资数千万元收购沈阳双马汽车有限公司95%股权,从而获得SUV和皮卡的生产许可,也算是一脚迈进汽车行业。美的集团也在这个期间收购了湖南的三湘客车,掀起了家电企业进军汽车业的热潮。

  制造商在忙忙碌碌,家电渠道商也没闲着。

  2003年,京东多媒体已经开到12家店。雄心勃勃的刘强东,规划这一年要把门店数量开到18家。“非典”爆发导致门店门可罗雀,这也启发了刘强东转战线上,2004年1月,京东商城注册成立。

  而风头正劲的国美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了一场2003年家电新品的订货会,抛出了100亿采购大单,当时媒体报道称“业界为之震惊”,据测算,100亿元的盘子大约是国美全年销售的一半,约占当年中国家电零售总额的1/30。这年10月,黄光裕一掷千金,投资约5000万港元,在九龙最繁华的旺角开设了国美电器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

  起步于南京的另一连锁大鳄苏宁电器同样处于高速扩张。

  2003年初张近东召开连锁发展会议,提出要每周开一家新店,明确旗舰店、中心店、社区店三个层级的连锁发展方向,初步建立了全国连锁网络,“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文章标题:今天最新新闻事件:回望2003:非典那年的家电行业与家电市场,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7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