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电企业“芯”事重重。格力每年芯片采购金额已达40亿元,康佳芯片需求年增幅已超过30%。2018年,在大环境的号召下,家电企业迈上“芯”路。格力投资500亿元,主攻空调芯片。康佳总投资近700亿元,在多地建立半导体产业园区。除格力、康佳之外,海信集团同样在走智能电视的“芯”路。然而,芯片这条泥泞之路,是否值得家电厂商咬牙穿过?“芯”路之上,家电企业又会面对哪些“八十一难”?
家电厂商的“芯”事
与智能手机厂商的“旧路”相似,家电厂商进军集成电路行业的“炮火”越发猛烈。智能手机对芯片的巨大需求量让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终端企业看到了机遇,手机终端厂商陆续开始自研芯片,多年积累后,获得了一定市场份额。同样,家电企业也在挖掘芯片行业的宝藏。
“目前来看,向芯片制造方向渗透是家电企业目前的趋势之一,但是与智能手机不同,家电企业的芯片消耗,远比智能手机小,家电产品使用到的芯片,也只有那么几种。”半导体行业专家莫大康对记者说。
总的来说,家电企业走“芯”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狂炫炸酷砸钱派”,代表厂商如格力,2018年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扛着压力起手500亿元,目标空调高端芯片。又如康佳,前后投资约700亿元,与滁州、遂宁、南京、宜宾、海门等多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合力开发科技产业园区业务。二是“小心翼翼试探派”,代表企业例如海信,海信电器携手青岛微电子投资5亿元,成立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视SoC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及推广。
众所周知,集成电路产业是著名的“烧钱机器”。海信5亿元的投资在集成电路这片汪洋大海中,杯水车薪。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陈跃楠告诉记者,“5亿元”的投资,重点不是研发芯片,而是“组建团队”。研发能否成功,人才队伍非常重要,尤其对集成电路圈外企业来说,“组建团队”是研发芯片的第一步。“海信的‘芯’路,首先需要一个场地,然后招募一批人员。海信首投的5亿元,主要用于雇佣人才以及场地费。如果团队建立顺利,海信还会有陆续的投资。”
“5亿元,对于组建团队是足够的。但是,当真正要出产品的时候,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芯谋科技分析师王笑龙告诉记者,即使如格力、康佳一般,动辄上百亿元的投资,最终也并不一定能够支撑整条“芯”路的耗资。
“格力、康佳的上百亿投资,是分批次的投入到芯片领域来。在投资的过程中,一旦有产品产出,营收压力会减小,所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康佳的投资不会一步到位。”陈跃楠说。
“芯”路之难
相比于专业芯片厂商,家电企业的“芯”路存在明显优势,这些优势是专业芯片厂商无法企及的。资本就是一大优势。专业芯片厂商无一不面对着巨大的资本压力。反观家电厂商,由于终端市场利润可观,在承受资本压力方面,家电厂商要比专业芯片厂商更有信心。
此外,家电厂商也掌握着家电产品的芯片应用市场。相对于专业芯片厂商,家电厂商在应用上的压力较小。此外,王笑龙表示,与专业芯片厂商相比,家电厂商对芯片需求更熟悉,能比专业芯片厂商更好地按“需”索“芯”。家电企业在产品定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足以帮助家电企业在“芯”路上与专业芯片企业相抗衡。很明显,芯片高端人才聚拢在专业芯片厂商周围。“对于没有传统专业背景的家电企业来说,人才是个问题。家电企业可以去专业芯片厂商挖人,然后组建团队,等到团队成熟后,才能慢慢地往前走。”陈跃楠说。
但是“挖人”真的能够帮助家电企业组建人才吗?王笑龙告诉记者,目前来看,非专业芯片厂商的工资略低于专业芯片厂商。“例如格力的白电,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肯定赶不上集成电路行业的平均薪酬。”王笑龙说。
“时间成本也是家电企业要面对的问题。”陈跃楠向记者表示,一些专业芯片厂商的研发速度、量产速度要相对快很多,这是家电企业需要克服的弱势。“量产之后,专业芯片厂商肯定要压缩成本,随之家电企业的物料成本会被压低,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产品推出后在整体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届时,研发一颗芯片的成本远高于购买一颗功能相当的芯片成本,得不偿失。”陈跃楠说。
文章标题:【最新消息:“芯”事重重的家电企业该如何走好“芯”路?】,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2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