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新品Omni-Glide惹争议:另类“不列颠帝国”衰退与全球“海军”兴起?(2)

  关于企业衰退周期的讨论,《再造卓越》把其划分为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和遭人遗忘或濒临灭亡。如今的戴森,似乎在前三阶段多少流露出些许蛛丝马迹。

  第一阶段狂妄自大:曾经销售市场范围的“日不落”,如果戴森真的“狂妄自大”倒也有相应的资本。作为外人,戴森到底自大了没我们不得而知。只不过在搜索引擎打出“戴森售后”下面能看到不少指责戴森售后服务差的链接。而售后服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一家企业的态度,或谦逊,或自大。这里面的指责声可能有水分,但一般人的惯性认知方式可能就是无风不起浪。

  第二阶段盲目扩张:昂贵的吹风机、卷发棒刷屏朋友圈,不得不说戴森的营销确有独到之处。然而海外博主Shannon的测评视频,让不少人感觉戴森卷发棒其实并没有那么好用,也因此一度被冠之“收智商税”的称号。

  倒也不是产品不好,能卖那么高的价格肯定有自己的亮点。但营销可能有些用力过猛,而产品本身功能性体验的提升其实有限,结果就造成了用户期望过高而感到失望,忽略用户期望管理,这些细节或许也会让人对其多元布局产生怀疑。

  戴森最有争议的扩张可能还是造车,贸然进入这样一个制造业壁垒非常深的领域,结果所有人也都知道。

QQ截图20201207083517

  第三阶段漠视危机:欧美制造业很早就有了知识产权意识,戴森在这一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的专利。只不过似乎过去专利战甜头尝多了?如今戴森好像多次针对国产企业进行专利诉讼,例如小狗、科沃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戴森专利官司金额似乎都不算大,想必不是凭此获取收益。考虑到国产品牌的发展势头,可能容易让人觉得这是在阻碍竞争对手的发展进度。

  然而,专利战似乎只是防守手段。战场也好,商场也罢,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因为再好的防守也有疏漏的时候,只有进攻才能真正拉开自己与追赶者的差距。那些只知道防守的安逸企业,如诺基亚、黑莓,只能目送后浪涌向时代的浪潮之巅。

  不可否认,如今的戴森依旧强大。只不过这种强大还能维持多久?它还是那个代表着高端、创新的吸尘器巨头吗?最近几年戴森似乎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举措。相反,日渐崛起的国产品牌近两年却不断带来惊喜。

  只要不同细分市场存在,不同基因的企业就可能会共存。

  从这个维度来看,国产吸尘器势力崛起也许无法完全颠覆戴森,毕竟国产品牌的“颠覆性创新”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对属性。但即便是共存,这对于戴森而言似乎也是一种失败,毕竟自己曾经在行业独领风骚过。

  回归产业本质

  营销皮毛装潢不出高端灵魂

  最近几年的国内市场,“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时代已经宣告终结。财经记者吴晓波也说过,正在进行中的第三轮新国货运动“是中国崛起、民族自信和产业复兴共同发生造成的趋势。”

  确实,在很多领域我们看到国产品牌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家电品牌方面,日系品牌式微,融易新媒体,国产品牌崛起;3C手机领域,苹果走下神坛,三星也为自己的傲慢买单,国产品牌成为行业创新的新代言人;而服装品牌,李宁等新国货品牌逐渐走向世界。

  过去欧美品牌为什么会崛起?无非就是发展早,起步高,故而自带高端标签。产品和品牌的优势,给它们积攒了深厚的“安全区壁垒”。但现在看来,这种壁垒似乎是变得岌岌可危。

  所谓的“安全区壁垒”,其实就只是时间差,先发与后发的区别罢了。而先发者理论上会被后来者赶上,除非领先者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拉开与对手的安全区壁垒,让对手有一种“那么近,又那么远”的感觉。但创新能力不是永动机,苹果等享誉全球的科技公司也做不到这一点,如今的吸尘器市场似乎就是如此。

  从营销方面看,戴森以营销出名,在营销投入方面表现的很大方。据艾瑞咨询AdTracker数据显示,仅仅在今年第一季度,戴森展示类广告投入指数就高达9875.58万。

  然而,戴森营销出彩并不意味着国产品牌营销就不行。作为“攻擂”的一方一定要抓好主要矛盾,它们过去一段时间把精力都集中于产品上,集中力量缩短戴森的“安全区壁垒”。而作为“守擂”的一方,竞争地位决定戴森可以有很大精力去做好营销这件事。

 文章标题:戴森新品Omni-Glide惹争议:另类“不列颠帝国”衰退与全球“海军”兴起?(2)

内容摘要:关于企业衰退周期的讨论,《再造卓越》把其划分为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和遭人遗忘或濒临灭亡。如今的戴森,似乎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ech/digi/21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