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为何忙“分拆”(2)

  更重要的是,随着AIoT成为小米的核心业务,小米的身份也不再是一家手机企业,包括电视、冰箱、空调、冰箱等几乎你能想到的家电产品,小米几乎都在涉及。或许,现在称小米为智能家电企业并不为过。

  老品牌与新生态

家电企业为何忙“分拆”

  小米只是IoT领域的玩家之一,如今这个风口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家电企业正在诞生,包括华为、苏宁、阿里、百度等企业也都陆续着手相关布局。而这一系列竞争对手的加入,对于那些老牌家电企业而言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作为拥有数十年家电领域研发以及生产制造经验的老将,这些传统家电企业在产品力方面并不会感到担心,但这些后来者挑战它们的方式,可不是简单的某个产品上的比拼,而是整个IoT生态的对决。

  生态建设的核心基础是什么?技术和用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关于IoT生态争议最大的一点就是:究竟哪个设备作为入口最合适。

  在亚马逊的带领下,行业最初的认知是智能音箱,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多入口概念已经被大多数用户和企业所接受。其实无论是单入口还是多入口,背后的AI助手才是IoT生态真正的控制中枢,AI技术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IoT生态的使用体验。

家电企业为何忙“分拆”

  这一点,才是传统家家电企业最弱势的地方。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融易新媒体,它们在AI等尖端技术的研发方面,是远远无法和那些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互联网公司相比较的。

  至于用户层面,其实很长时间以来传统家电企业对于用户的理解和互联网公司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对此,相关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老牌家电企业的优势在于家电产品本身的研发以及生产,很多家电企业至今都还秉持着销售为先的理念。“

  在他看来,传统家电企业着重思考的是如何把一台电视(或者一台冰箱)卖给用户,销售完成沟通也就结束。家电企业不会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始终考虑如何把用户粘住,让用户消费完之后依旧会留在自己的生态中,充分挖掘每一个用户的价值。“所以互联网公司为了获取用户甚至可以赔钱卖硬件,但家电企业是绝对做不出这种事的。我们看BAT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小米这样的年轻硬件企业,永远都是在强调用户粘性,但传统家电品牌不会这么做。”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相对尴尬的状况,尽管传统家电企业每年也有可观的销售业绩,但它们却无法通过用户快速搭建自己的IoT生态。反观阿里、小米这样的IT互联网公司,由于手握巨大的高粘性用户流量,尽管它们在家电产品的生产研发上没有优势,但在生态建设(盈利模式)上却要远远领先于传统家电企业。

  头部家电企业也已经发现,AI技术以及用户基础的领先是互联网企业IoT生态建设的最大依仗,而且这个生态吸引的不仅仅是用户,还包括众多传统家电品牌。因为一旦加入这个生态,就代表着它们能够直面数亿级别的优质用户群体。这对于那些渴望销量的家电品牌而言,诱惑是无比巨大的。

  加盟还是自建,取决于每一家传统家电企业战略的布局和思考,而且不是只能二选一。

  头部家电企业都明白,自建生态、将用户留在自己画的圈子里,才是受益最大的方式。但面对技术和用户层面的劣势,他们也会首先选择与那些IT互联网巨头进行合作,参与其生态建设。但是同时,近期家电业不断分拆上市的子公司或者业务板块,也都明显是以5G、AI、IoT等前沿技术为主,大多是聚焦应用场景、智慧生活等创新业务。

  两条腿走路,不失为现阶段家电企业生态建设的明智选择。

  当然,多数传统家电企业的优势始终都停留在硬件层面,对于这些传统家电企业而言,如何更快地融入到那些IT互联网巨头的IoT生态中,成为它们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便是代工角色),也是避开家电业“夕阳论”的最优选。

  毕竟当不了“中介”,当个“开发商”也是不错的。

 文章标题:家电企业为何忙“分拆”(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tech/digi/15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