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与“大屏”概念比较,这些新技术更像是“锦上添花”,而非“基础性”的升级:例如,8K技术,在小屏幕上,超过人眼分辨极限,体验感意义几乎为零。对比而言,86英寸,乃至于120英寸,8K的细腻感就完全不一样,成为效果提升的重要参数。
再例如,强调对比度的HDR、强调色彩的QLED等,也都需要“屏幕够大”才能更多体现“效果增加”——这也是这些技术不被应用于32英寸等小尺寸上的关键。
即,没有大尺寸就没有所谓的高端效果、小而精的彩电创新是没有体验极致的:今天超高清8K时代,32英寸依然是1366*768的分辨率。原因不是更高的分辨率有技术难度,或者成本问题(更小的手机屏幕都全高清化了),而是在于,在彩电的一般观看距离下,更高分辨率的32英寸电视,效果提升意义几乎为零(手机、PC显示器等近距离观看产品,高分辨率的意义就显著不同了)。
即便是社交电视、智慧屏等新理念、新功能升级,也离不开“大屏”的支撑。一方面,电视新功能,不是对传统观影的否定,传统视听震撼的大屏需求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大屏体验也能提升社交的观感、提升游戏,购物等智慧应用的体验!
“找男朋友,一高遮百丑;买电视,一大撑百利”。不是彩电的其它技术进步没有意义,而是彩电的效果提升必须以大屏幕为基础——其它技术进步都需要在大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出“可以看到”的效果。
彩电的历史就是不断变大的历史
厂商动作、行业数据、需求市场、技术体验等分析都可以看到“彩电”选择的首要目标就是“大屏”——这个618市场逻辑,已经非常明确。甚至,在以上众多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增加一个“论据”支撑“大”屏未来论。即彩电的历史就是屏幕不断变大的历史。
例如,平板液晶取代CRT的理由是什么?是2005年开始,37/42英寸产品走上历史舞台。而此前,液晶显示在PC、NB、手机上的小屏时代,对彩电行业却没有“大影响”。即便2005年,37英寸液晶电视需要两万以上的价格,也没能阻止其销量不断攀升。(实际上,CRT电视在色彩上长期领先液晶显示,在对比度、反应速度上今天还领先液晶电视,在分辨率上也没有劣势——但是,16:9屏幕的CRT电视,尺寸很难超过32英寸。)
甚至,彩电历史中还有CRT背投、DLP背投这样的“另类产品”:用投影技术解决大屏困境。这些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10年中,也曾是“高端霸主”——虽然他们的色彩、对比度、亮度表现真的不太好,但是“瑕不掩瑜”,40-60英寸的大尺寸,足以让当时21-29英寸当家的CRT相形见绌。
“因为屏幕更大,所以技术更迭;甚至因为需要大屏,忍受很多层面的效果下降……”彩电的历史就是这样,“一大”就称王。
行业研究认为,随着10.5/11代液晶面板线加速量产,75/86英寸彩电占主角时代即将来临。即便2020年的新春新冠疫情,也没有能够阻止“大屏电视”走上王位的脚步——新冠导致的逆势寒冬,恰证明了大屏的蓬勃生机。在大屏电视驱动下,融易新媒体,一个彩电业崭新的“体验升级”、“换新升级”的向上周期也正在展开。
文章标题:【疫情作证:彩电的未来就一个字“大”(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12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