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中关村,东有百脑汇。”这句话一直流传在北京电子市场。6月9日,曾在京城电子界享有一席之地的百脑汇将正式闭店。新京报记者今日(6月3日)从百脑汇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店负责人处了解到,北京门店是租赁经营,十年租期已到,企业目前正在外地门店尝试转型,希望有朝一日转型成功回归北京。
在百脑汇经营了近10年的郭师(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十年来,朋友在变,市场需求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店里的红色沙发和那张苹果iPhone4的巨幅广告,那广告记录着他最辉煌的时刻。他将留在这里到闭店那天,等待这里的最后一个客户。
一层的大部分商户已经撤摊。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一层的大部分商户已经撤摊。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现场 私营商户将坚持到最后一天
三个月前,位于朝外大街99号的百脑汇贴出《停业公告》,宣布“百脑汇北京店将于6月9日正式闭馆”。公告中提醒,持有商场内商家“储值卡”的消费者,尽早与商家协商。成立于2009年4月的这家百脑汇旗舰店,商场上下4层,总面积2.2万平方米,有商户300余家。因远离传统的IT圈中关村,这里一度成为北京东部地区攒机和电子爱好者的热衷地。也是朝外地区的地标之一。
6月3日上午,百脑汇一层的商户大部分都已撤离,大厅中剩下的只有空荡荡的展台和电子品牌的灯箱。个别进门处的展台还有几台陈旧的笔记本电脑样机,看到有人来,一位身穿休闲衫的人会随口问一句“买电脑么?”但在两年前,这里还会有身着西装的销售迎上来,热情推销电脑产品。
而二、三楼的私营商户们大部分没有搬走,以小商户为主,展台中卖的主要是数码设备和办公耗材等,商户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维修、调试电子设备。有零散顾客在走动,大多看上去是老人或者偶尔路过的。据商户们介绍,百脑汇闭店后,会转型成为家居大卖场。大家目前已有了去处,目前在这里就是为了等待老客户,他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天搬走。
二层的商户为了老顾客坚持到最后一天。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二层的商户为了老顾客坚持到最后一天。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故事 中关村里遇瓶颈 东迁扎根百脑汇
“百脑汇将于6月9日闭店,全体商家将搬至双井桥缤纷汇购物中心,百脑汇这边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有需要过来的朋友们,请安排好时间,感恩。”5月28日下午,郭师在朋友圈留下这样一句话,随之附上了6张照片,照片里有拥抱的朋友、有饭桌上的觥筹交错、有他自己在店里的微笑……最早的一张照片水印写着2012年4月23日,他老婆笑盈盈的坐在店里红色沙发上。
2007年大学刚毕业,郭师误打误撞进入了电子产品销售行业。那时候数码相机刚兴起,大家买电子产品都去中关村,可以说是电子产品销售的黄金时期。在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干得好的才挣三四千,但他干得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小一万薪酬,算是同学里的佼佼者。
因为为人实诚,能留得住客户,郭师很快就做到了店长。直到2010年,中关村电子市场迎来鼎盛时期,鼎好拓展到一期、二期,然后是太平洋、科贸、e世界,电子销售商家越来越多,几乎达到了饱和状态。郭师所在的公司就在想“往外走一走能不能更好一点”,于是决定东迁寻找市场。
“当时我销售业绩也到了瓶颈期,就决定走。”郭师说,他所在的公司进驻了百脑汇,2010年,在二层约20平方米的店面中,店长郭师从头做起。
电子商城中的小柜台 掌握全球手机讯息
东边的市场给了郭师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当时的中关村有很多“黑导购”和销售抢客源,他们把客户抢到手后送给店家,从中赚取提成,令郭师这种正规销售竞争压力巨大。而百脑汇的市场不仅相对规范,附近依托写字楼、使馆、机关单位,客户明显也高端很多,用郭师的话形容经营起来“很休闲”。
然而这种休闲并没有持续太久,他所主营的数码相机市场因智能机的兴起,在2011、2012年开始萎靡。郭师所在的数码企业决定撤出。郭师也决定离开数码公司,和一个朋友盘下了所在店面,正式成为私营业主。
从2010年入驻就专注智能手机的他,借着苹果销售的东风,开始投身智能手机销售。
文章标题:【最新消息:6月9日北京百脑汇闭店:希望转型后能够回归】,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digi/1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