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何首乌,究竟会不会造成肝损伤?日前,在国际肝病顶级期刊《肝脏病》上,我国科学家发表研究成果《HLA-B*35:01等位基因是预测何首乌诱导肝损伤易感人群的潜在标志物》,首次发现何首乌诱发特异质肝损伤的易感基因。研究发现,何首乌只对极少数特异质人群有肝损伤的风险。该项研究是我国科学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研究由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王伽伯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周宏灏、欧阳冬生合作完成。肖小河、王伽伯团队采用首创的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整合证据链法”,精准辨识并特别设计了何首乌肝损伤前瞻性队列和其他药物导致肝损伤病例作为验证样本;周宏灏、欧阳冬生团队采用药物基因组学等手段,首次发现HLA-B*35:01等位基因是何首乌肝损伤发生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揭示了何首乌肝损伤发生与机体遗传背景之间的关系。
“研究成果从多角度证实,个体易感性是导致何首乌肝损伤的关键风险因素,科学地破解了何首乌肝损伤之谜。这一发现表明,何首乌仅对极少数特定人群有肝损伤风险,但对绝大多数人群是安全的。” 肖小河说,研究证实了何首乌诱导的肝损伤与机体因素特别是免疫相关遗传差异有关。这为科学制定何首乌及其相关制剂肝损伤风险综合防控对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中医药安全用药进入精准医学时代。
“何首乌只在极少数人群可产生免疫特异质肝损伤。”肖小河说,何首乌肝损伤易感人群的主要特征,一是免疫异常活化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二是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且MCP-1、VEGF、TNF-α等免疫炎症因子高。研究团队结合回顾性和前瞻性病例分析及实验研究,发现了顺式-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为何首乌免疫特异质肝损伤的主要易感物质,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反式-二苯乙烯苷成分可进一步协同加剧肝损伤程度。为此,专家团队首次提出了何首乌免疫特异质肝损伤“三因致毒”机制假说,科学阐释了机体免疫活化状态、何首乌免疫促进物质和肝损伤风险物质,协同诱发何首乌免疫特异质肝损伤的生物学机制。这一研究模式和机制假说还成功用于指导补骨脂、淫羊藿等系列传统认为“无毒”中药特异质肝损伤的风险认知与防控。
近年来,研究团队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取得了其他系列成果,建成了系统规范的药源性肝损伤“诊、治、防”一体化研究技术体系,在国际上首创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整合证据链法”,领衔制定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并在国内外推广,减少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误诊率及社会舆论误导。专家表示,从过去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研究成果推动中药安全性风险管理方式转变,推动中药安全合理使用以及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肖小河表示,今后研究团队将进一步研究HLA-B*35:01等位基因的功能,阐明何首乌肝损伤的分子遗传机制,研制相关检测试剂盒。研究团队还提醒公众,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何首乌,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疾病需要,合理使用何首乌及相关产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王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