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题: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蒋芳、邱冰清

又是一年“12·13”。第七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12月12日,一名小学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汉中门外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鞠躬。新华社发(刘建华 摄)

牢记民族苦难

冬天的“哭墙”前,有无尽的哀思。

11月2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石秀英、马庭宝、路洪才、艾义英、余昌祥,以及部分去世幸存者家属,齐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内的遇难者名单墙前,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留下无尽的哀思。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来。不来我心里难安啊!”家中9口人有7人被杀害,夏淑琴老人蹒跚的身影,几成每年家祭日“标志”。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73人。

参加祭奠的人群中白发老者日渐稀少,但在传承记忆的队伍里,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

赶在公祭日闭馆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走进纪念馆进行“行前一课”教育。他们参观史实展,向死难者献花,重温民族苦难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过去是学校的自选动作,现在则是留学前的‘必修课’。”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贺承瑶说,南京市教育局与纪念馆共建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行前一课”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即将出国的学生接受爱国主义与和平教育,打好作为中国人的“底色”。

铭记历史,方能在沧海横流中积蓄砥砺前行的力量。

目前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的李逸章,曾在2017年接受“行前一课”教育。他说:“作为年轻一代,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稳定发展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前提,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与创造、自觉维护。”

不忘苦难记忆,<a href=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src="/uploads/allimg/201213/2214104442_0.jpg"/>

12月12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正觉寺),参加悼念活动的小学生向遇难同胞纪念碑献花。新华社发(刘建华 摄)

传承守望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

今年12月13日,《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主题展览即将拉开帷幕,其后人托马斯·拉贝为此传来了一段视频寄语:“拉贝的家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已持续了四代,今年,我和我的家人也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那句俗语——患难见真情。”

故事发生在疫情期间。今年3月中旬,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一通来自海德堡的电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托马斯·拉贝提请中方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

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迅速打响。中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终于在4月21日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托马斯·拉贝手上。

“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人,像灯塔一样,为身处黑暗恐怖里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和平的曙光……”12月5日上午,在南京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内,南京工程学院的孟繁雨和同学们正在朗诵诗歌《拉贝的诉说》。

驻足聆听的人群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孙立群感慨万千。今年大年初一,她和同事们紧急驰援武汉,一干就是50多天。“无论是83年前国际友人的无私善举,还是今年援鄂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都是一脉相承的人道主义救援精神。”

“《拉贝日记》里的故事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记录了战争与屠杀的残酷,令人不寒而栗;另一方面,也证明人类应当对人性抱有信心、对和平抱有信心。”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负责人杨善友说。

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12月12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正觉寺),参加悼念活动的小学生向遇难同胞纪念碑献花。新华社发(刘建华 摄)

永续和平追求

 文章标题: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内容摘要: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题: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蒋芳、邱冰清 又是一年“12·13”。第七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12月12日,一名小学生在侵华日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shehui/220098.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