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品牌活动惠民生暖民心(2)

青海省司法厅和省扶贫局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意见》,规定城镇、农村(牧区)居民收入在青海省居民所在地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倍以内的,均可申请法律援助。

吉林省在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7个省级扶贫片区县建立脱贫攻坚便民服务法律援助窗口,为扶贫对象实行“一免五优先”法律援助服务,为1489个贫困村配备法律援助联络员。

辽宁省建立健全“一村一档”“一户一卡”工作模式,打通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实现对县、乡、村贫困户法律援助全覆盖。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印发《关于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进万村”等活动,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提供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

创新举措实现应援优援

“半个月就拿到判决书,绿色通道真是快,谢谢你们!”受援人老沈攥着判决书向法律援助律师不停道谢。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法律援助中心为老沈等受援人开启“绿色通道”,快速高效受理了一起农民工讨薪案件,帮助老沈等人追回欠薪。

品牌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通过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应援优援,进一步提升了受援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海市开展法律援助“全市通办”,打破地域管辖限制,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目标。

云南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在边境乡镇、贫困村居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置1500台“云岭法务通”方便群众获得免费法律服务。同时,通过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实现法律援助订单式一键办理,避免群众来回奔波,努力让人民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浙江省出台《关于推进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指派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行设区市全域内法律援助受理审查一体化办理,积极引进人工智能自助机、视频电话移动终端,方便群众自助进行法律咨询、视频连线、援助申请、预约服务,通过“掌上”“网上”等援助,实现群众“零跑腿”。

服务质量同样不容忽视。

河北省分期分批开展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培训,目前已对7市28名律师进行了培训,评估案卷155份;陕西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质量“千人回访 万案评查”活动,全力确保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3个多月以来,品牌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为复工复产注入动能,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文章标题:法律援助品牌活动惠民生暖民心(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shehui/15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