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战“疫”日记:女子本柔 遇战则刚

    

    徐晶(中)和战友的合照。安医一附院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战“疫”日记:女子本柔 遇战则刚

    中新网合肥2月29日电 (记者 张强)“人生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去战疫”“自创呼吸操教学视频帮助患者康复”“最疼我的爷爷去世了,我却回不去”……翻开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安徽女医护人员的日记,每天都会有新的故事,新的“战果”,这里面有爱与情,有感动,有收获,更有信心和希望。

    

    周云慧竖起大拇指。安医一附院供图 摄

    正如安徽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EICU主管护师徐晶在日记里写的那样:“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使得玉成。只要疫情还在,我们就会一直坚守。加油,武汉!”

    虽然有害怕,但依然会微笑

    徐晶说,在武汉抗“疫”一线,无论再辛苦,每个人的目标都只有一个——让患者们尽快康复。每天几个小时过去,护目镜就开始起雾,穿着防护服给昏迷病人翻身也格外吃力,每一次下蹲,都能感到一股强大的气流冲击,一套动作下来,里面的衣服会全部湿透。

    来到武汉,徐晶看到的不是痛苦和困难,而是迎难而上的坚强和携手共进的团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在舱内的每一分钟,都在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虽然内心有害怕,但依然要开心地忙碌着,这样才能给同事们鼓励,才能让患者看到温暖和希望。”

    

    朱艳哲出发前,母亲杨晓春为女儿剪短头发。安医一附院供图 摄

    徐晶坦言,病人的信任,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支持和动力。“等疫情结束,我要到武汉街边吃热干面,去黄鹤楼登高,经过人群熙攘的长江大桥,沿着江汉路踏春看景。”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6年前,朱艳哲母亲杨晓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击非典,成为朱艳哲心中的偶像;16年后,朱艳哲在同一个地方与新冠肺炎病毒作斗争。

    2004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安徽省SARS定点收治医院,呼吸内科的杨晓春一直在隔离病房里坚持战斗。当时正读高中的朱艳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爸爸一起给妈妈送生活用品,在医院感染病房楼下,只能远远看到她的背影。

    

    朱艳哲母亲杨晓春抗击非典的老照片。安医一附院供图 摄

    朱艳哲说,当时觉得妈妈特别伟大,后来听她说了许多和战友们共同奋斗的故事,对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充满向往。高考后,朱艳哲果断地填报了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与母亲就职于同一家医院,成为肿瘤内科的一名主治医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朱艳哲在科室主任的支持下,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武汉。由于名额满了,她又主动申请去隔离病房。

    此前,她征求过母亲杨晓春的意见。母亲非常支持,说作为她的女儿,这个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出发之前,杨晓春为女儿剪短头发,反复叮嘱安全事项,并不断为她加油打气。

    自进入隔离病房,朱艳哲对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朱艳哲说:“刚开始穿防护服、带护目镜,闷得特别不舒服,后来忙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只要一想到这是妈妈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我就充满了斗志,融易新媒体,一点也不害怕。”

    朱艳哲性格开朗,每天除了正常的诊疗工作以外,还喜欢跟患者聊天,给他们加油打气。朱艳哲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定会早日结束。“到时候我会骄傲地站在妈妈的面前讲述自己的战斗故事。”

    防护服8小时不离身,汗水浸湿衣服

    安医大一附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高新院区神经内科护师周云慧和同事们支援武汉协和肿瘤中心已有十多日。现在的他们已经没了初次上班的紧张焦虑和茫然,每天穿好防护服相互检查、加油打气后,便一同进入病房。病人们病情平稳,战友们平安健康,是彼此每天最开心的事。

    周云慧说,为了不浪费资源,每天在上班穿防护服的8个小时时间里,基本上都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刚开始上班为了防止意外,大家都穿上成人尿不湿,几天下来,我们发现根本不需要尿不湿。不吃不喝再加上不透气的防护服,身体内的水分基本上都变成汗水浸湿了衣服。”

    周云慧告诉记者:“渴得受不了的时候,我们会相互安慰说,等下班了,我要一口气喝完一整瓶矿泉水……”

 文章标题:每日经济新闻:战“疫”日记:女子本柔 遇战则刚,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redian/8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