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首家民俗文化博物馆限流开放

    

    明清时期的床帏、中堂,民国时期的药铺、用具,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各式农耕用具,以及人们记忆中已渐行渐远的小脚鞋、胶轮马车、拖拉机、乐器、留声机等,这一件件充满泥土气息的老物件儿,近日在新开张的白银区首家民俗文化博物馆里,不断吸引着不少白银市民前去参观。

    “手机扫码门口的健康二维码,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然后按照要求登记之后才能进去观展。”走进位于白银市全民健身广场东侧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里,有身着工装的讲解员引导游客进行扫码登记。按照防疫要求,该馆每日将游客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并要求游客须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然后测温、登记。参观过程中,相互之间也要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

    步入馆内,只见上千平方米的展厅被分为“远去的村庄”“不朽的工匠”“农耕时代”“遥想当年”4个板块,分别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集中呈现了白银区域内世代相袭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等多元文化,以及饮食、服饰、节庆、技艺等方面一些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为白银市民重现了弥足珍贵的“过往记忆”。

    “这是以前人们用的煤油灯”“这是以前人们乘坐的马车、车轿……”一件件老物件前,有市民不停地给自己好奇的宝宝介绍道。馆内陈列的7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民俗类展品,大都是白银区及周边地方不同时期极具特色的历史遗存,不仅在风格上有很强的白银地域文化烙痕和艺术魅力,也承载着白银文化发展的历史价值。它们就像一台台经过岁月洗礼之后保留下来的社会“留声机”,为人们掀开一段段尘封已久的记忆,静静地讲述着曾经的人们在田间躬耕劳作、生产生活的场景……

    民俗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也是一个地域发展变化和风土人情的鲜活名片。白银区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筹建以及对公众的免费开放,无疑为牛年春节的白银市民,提供了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休闲选择。

 文章标题:白银区首家民俗文化博物馆限流开放

内容摘要:“这是以前人们用的煤油灯”“这是以前人们乘坐的马车、车轿……”一件件老物件前,有市民不停地给自己好奇的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redian/239419.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