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路”走出精气神

    乡愁

    寒冬时节,走进云南弥渡县苴力镇先锋村委会义纳村,村口矗立的刻着“乡愁”两个字的大石块格外引人注目,约300米长的进村主干道两边一棵棵松柏苍翠挺立,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花台里,状元红花在阳光里怒放。石磨、犁耙、瓶罐、石碾子等一些老物件“穿插”其间,一波波农耕文化气息迎面而来。

    “这条路是我们义纳村近期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成果,我们称之为‘乡愁路’。”义纳村支部书记杨荣国告诉记者。

    乡愁路千条,融易新媒体,游子难思归。随着城镇化进程和脱贫攻坚的推进,一大批村民进城务工,漂泊异乡,赚了票子,但也空了心窝子。“经过商议,决定借助村里搞人居环境提升的机会,采用石磨、犁耙等各家各户闲置的老物件和绿化花草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乡愁路’,就是想让村民记住祖祖辈辈的开村创业史,走到哪儿都不忘自己是‘义纳人’,义纳村就是乡愁,就是根。”杨荣国道出了打造“乡愁路”的初衷。

    村内大事一敲既定,村组干部和几个老党员当即带头捐出自家所留存的老物件,设计造型、砌花台、立石碑……村民们随后纷纷捐出了家里的老物件50余件,还投工投劳齐动手,边干边想进行造型设计,半个月后,一条凝聚着义纳村集体智慧和创意的“乡愁路”完成了。

    “原来这条路两边有很多杂草,乱糟糟的,现在是又漂亮又清爽,每天打这儿经过,心情都会觉得无比的舒服和畅快。而且和别的村比起来,这条路还真有些特别的味道。”村民周加文说。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义纳村村民越看越喜欢,每天晚饭后,老老少少都会到路上溜达一圈。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这些老物件打下了村里老一辈人曾经的生产生活烙印,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念想。年轻人也能从中了解父辈生活的不易,懂得感恩和自力更生。”

    “乡愁路”边上有个圆形的石碾子嵌在砖台上,顶部放着一个碗,里面装有满满的一碗水,这是义纳村村组干部精心设计的一个作品,取名为“一碗水端平”。 “这个作品的寓意,是说我们干工作要扎实,要公平公正。只有踏实工作,对待群众一视同仁,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把工作做得圆圆满满。”义纳村村民小组长罗文昌解释说。

    义纳村村民杨本义是村里聘用的卫生保洁员,每月能领到800元的公岗工资。他每天9点以前就会把“乡愁路”和活动场所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村里搞什么建设,都是村组干部带头领着干的,办事也特别公道。政府给我家盖了新房,现在吃穿不愁,儿子在外能安心打工,我也要精神百倍地做好保洁工作,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云南网记者 博达 通讯员 向晓英 摄影报道

 文章标题:“乡愁路”走出精气神

内容摘要:寒冬时节,走进云南弥渡县苴力镇先锋村委会义纳村,村口矗立的刻着“乡愁”两个字的大石块格外引人注目,约3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redian/22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