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三项举措助贫困地区产业走出同质化竞争

    光明网讯(记者 黎梦竹)在12月16日国新办就产业扶贫进展成效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部分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贫困地区大多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特色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这两年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编好规划、选准产业。魏百刚介绍,农业农村部组织中西部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和832个贫困县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指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确定好扶贫的主导产业,力争在产业选择的开始,就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并组织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对扶贫面广、带贫人数多、增收效果好、排在前18位的主导产业,逐一编制了产业发展指引,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优化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做精扶贫主导产业。

    二是发展加工、延长链条。魏百刚表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起步晚,同质化往往体现在卖“原字号”农产品。“在种植阶段,你产黄金梨,我也产黄金梨;你发展大枣,我那边也种大枣。”他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拓宽市场空间。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加工企业到贫困县、贫困村建立加工基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方面的生产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农业产品综合利用。据统计,832个贫困县累计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4.3万座,新增初加工能力828.8万吨。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既避免了卖原料的低水平同质竞争,也创造了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

    三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魏百刚谈到,在产业扶贫中,农业农村部支持广大贫困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同时,支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缩短认证周期,并要求减免相关费用。832个贫困县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2万个,发展了一批“独一份”“特中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农产品。

    他介绍,“特中特”指的是特色农产品的特点更加鲜明,更突出;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的便是“好中优”;“错峰头”就是错季节的销售。“像西北地区的定西马铃薯、云南花卉、湘西猕猴桃、南疆葡萄红枣、宁夏滩羊、怒江草果等,知名度越来越高,打出了区域品牌。有些企业品牌也越来越亮,市场销路很好,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魏百刚说。

 文章标题:农业农村部:三项举措助贫困地区产业走出同质化竞争

内容摘要:在12月16日国新办就产业扶贫进展成效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部分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农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redian/224068.html



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700584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0000

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mt.ironge.com.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