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头条:参与深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 见证昔日“小渔村”四通八达

    

    张少华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40载岁月,深圳从“小渔村”发展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一毕业就奔赴深圳工作的张少华,也从一名国企的基层员工成长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现任深圳市交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少华,几十年来一直在深圳交通领域工作,见证了深圳交通的发展。“在特区精神的鼓舞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这代人才有了成长和发展。”张少华感慨道。

    “当时的深圳俨然是一个大工地”

    “从广州出发,坐大巴、过渡口,耗时七八个小时,我们到达深圳。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热火朝天。口岸联检大楼、新华城、国贸大厦等都在施工建设中。”1984年,还在广州读书的张少华首次到深圳,当时的深圳建设景象让他备受鼓舞。于是,次年毕业后,他决定到深圳发展。

    到深圳后,张少华入职深圳市交通运输公司,此后的几十年,他都在交通领域奋斗。1992年,深圳提出要在2000年前修建六条高等级公路,梅观高速“打头阵”,成为深圳自筹资金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全国第二条高速公路。张少华有幸参与建设。

    梅观高速公路工程尚未完工,机荷高速公路也开始建设,两条高速交叉的大型立交建设也由交运公司承担。该立交工程是全国首座两条高速公路相交的大型螺旋式立交项目,由国家交通运输部设计,8条匝道与2条高速公路主线相互交叉,设计有多座桥梁、涵洞,并首次运用卵形曲线设计。

    “我们成了国企改制的先进典型”

    张少华的工作经历中,还有一件大事让他印象深刻。

    2002年,深圳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文件,要求竞争性行业退出国资系列。张少华所在企业,属于改制范围。“当时,改制的形式很多样。员工按工龄拿补偿金后,有的去创业,有的入股新公司。”张少华再三思考,决定带领紧紧追随他的员工们干一番事业。

    “当时缺少资金,无法交齐改制的转让款,公司号召员工筹资。短短两天时间,我们筹集到1000多万元。经交易中心挂牌转让,公司于2003年完成了改制。改制时的全部员工留在公司,无一人下岗失业。我们也成为当时国有企业改制的先进典型。”张少华说。

    “政府指导、制度灵活,与市场充分结合。现在深圳有300多万商事主体,其中97%是民营企业,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一线城市。这充分说明深圳有着充分包容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张少华看来,深圳真正从市场化出发,推动了国企改革。

    “‘双区驱动’下的深圳未来可期”

    在深圳工作35年来,张少华见证了一张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路网在深圳徐徐铺开。“俗话说‘路通才能财通’,深圳又是带状地形,东西两端开阔,融易新媒体,南北都是山。我们临近香港,不断在学习先进的路网建设和管理经验。”张少华说,随着最初两条高速公路的通车,深圳南北向和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的基本架构搭建起来。此后,深圳的路网串联起香港、广州、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物流运输渠道打通了、各种经济元素流动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深圳的交通也从平面变为“立体”,陆运、海运交通日渐完善。深圳还积极扩展地下立体交通,福田站是全亚洲最大的地下火车站,前海规划综合交通枢纽,地下6层汇集5条轨道交通……张少华表示,“双区驱动”下的深圳未来可期。

 文章标题:今日新闻头条:参与深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 见证昔日“小渔村”四通八达,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redian/11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