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新闻:稳投资新局:老基建“补短板” 新基建“扩乘数”

  经济下行期叠加疫情影响,内外需受到双重挤压,各地在为老基建“补短板”时,不断发力以5G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分析认为,3月以来在复工复产以及稳增长政策推进下,融易新媒体,基建投资跌幅收窄。在二季度专项债大规模发行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明显增强,“新基建”有望在特别国债及其他政策支撑下推动产业转型,对冲海外疫情对我国产业链的冲击。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多地调研了解到,扩大“新基建”投资仍需破解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基建和产业脱节等问题。受访人士建议,放宽市场准入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从培育相关配套产业链等方面着手,有效放大“新基建”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新基建”开启巨大发展空间

  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基建”正成为投资重点,涉及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在优化基建投资结构的同时,“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一起发力,在补短板、促创新上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公布了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资金额度高达数十万亿元。浙江提出实施数字产业“百千万”计划,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山东提出年内新开通5G基站4万个、支持建设50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安徽合肥将以5G作为产业支撑,加大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的应用,扩大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扩大“新基建”投资正当其时。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新基建”是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点。“‘新基建’现在占比小,但成长快,未来空间巨大,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未来五年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重庆正从‘新基建’项目中尝到新动能的甜头。”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戴明表示,2019年重庆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和11.6%,集成电路、3D打印机设备、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液晶显示屏、电子元件、平板电脑等新兴产业增长均好于传统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下一步将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并抓好项目建设。

  业内专家认为,信息基础设施侧重数字基建,融合基础设施关键在于培育丰富的应用场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应注意安全保障设施的建设。有关机构预计,“十四五”期间数字基建投资将达6.4万亿元,5G商用会带动移动数据、信息服务消费、终端消费等8万亿元。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长远来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基建”涵盖的范围会越来越广,影响会越来越大。

  传统基建仍是“稳投资”主力

  记者采访发现,各地推出的数十万亿投资计划,一般是包含项目的总投资,大多在年度计划之内,在2020年一次性投资完成的并不多。从投资内容来看,仍以传统基础设施项目为主,短期内“新基建”还不能扮演主要角色。

  被视为基建“晴雨表”的挖掘机,3月单月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水泥出货率连续环比回升、3月社会融资增量超预期等信息均表明,逆周期调节下传统基建开始发力。

  “我国基础设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说,一方面是传统基础设施短板补缺,一方面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崛起。“新基建”从今年开始可望呈现持续性的跳跃式增长,从而在若干年后逐步扩大到主导固定资产投资。

 文章标题:今日热点新闻:稳投资新局:老基建“补短板” 新基建“扩乘数”

内容摘要:稳投资新局:老基建“补短板” 新基建“扩乘数”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toutiao.zhidaruanpei.com/redian/11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