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精品咖啡圈,云南咖啡,仿佛一个自带流量的热词。
Manner提出“好咖啡中国造”项目、Seesaw的“云南十年计划”、瑞幸去年也推出了云南红蜜SOE……各大连锁咖啡品牌,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云南。
从行业数据来看不难理解:据艾瑞咨询预计,中国咖啡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2021年,中国的咖啡豆进口量同比增长了74%,而云南作为国内咖啡主产区,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
然而尴尬的是,尽管这几年云南咖啡声量极高,但从消费端来看,中国咖啡爱好者对它的认知度还略显模糊。提起埃塞,大家会联想起柑橘绿茶,提起肯尼亚,会想到莓果酸质,那云南咖啡是什么味道?很难用一个词简单概括。
更关键的是,很少人谈论过真正的痛点:与非洲、中南美洲等传统咖啡优势产区相比,云南的人力成本要高出5倍。放眼全球产区,同等质量的咖啡生豆,云南豆并不算便宜。
当下大火的云南咖啡,除了打“支持国货”的情怀口号,出路到底在哪里?
国货之光的阵痛
此前,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胡路曾提出过一个方向,走高端路线,提高精品率。然而直到2022年,云南精品咖啡豆占整体产量的比例,也不过8%。
这是因为,与云南咖啡热度的迅速攀升相反,产地的改良是相当缓慢的。咖啡新品种的选育,动辄十几年起步,种植管理也需要以年为单位积累经验,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
更别提各种处理设备所需的巨额成本投入,要提升云南豆的精品程度,成本谁来买单?
这又把问题推向了市场,只有稳定的销量、合理的利润才能反哺产地,形成正向循环。如何让市场真正接受云南咖啡,也许才是破局关键。
让云南咖啡实现破圈真正得到市场认可
这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品牌深耕产区,通过更精细的种植管理、改进处理法,尽可能改善生豆品质,打破云南咖啡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这些尝试虽然颇有成效,但大多还停留在精品咖啡的小众圈子。
最近,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瑞幸上新的一款云南普洱咖啡,似乎摸索出了云南咖啡的破圈思路,成功把它推向更大众的消费群。
翻翻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就能看到不少打卡笔记,“醇厚、甜、味道有记忆点”,是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从流量热度来看,这款云南普洱小黑杯,大有成为继花魁后下一个爆款的趋势。
其实,这不是瑞幸第一年瞄准云南咖啡了。去年他们推出的第二款SOE,就是云南红蜜,但讨论度远不如耶加雪菲和花魁。
我们研究了近两年,瑞幸的云南产品线策略变化,这些思路值得借鉴。
●用经验和大数据,让云南咖啡实现技术破圈
想打破云南咖啡认知度不高的尴尬局面,让消费者真正接受,至少要给出足够好的产品。
据官方披露的信息,融易新媒体,今年瑞幸选择了咖啡种植经验丰富的中国最大咖啡产区——普洱,采收时红果率标准达到90%,尽管成本更高,但高比例的全熟鲜果,能给云南咖啡的高甜感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低温厌氧处理法,通过延长发酵时间,大大提升咖啡的甜感,优化云南咖啡风味表达。相比去年的红蜜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更稳定可控,不易受到当地复杂多变的天气以及海拔差异带来的温差影响。
从这个处理法的变化细节,能感受到瑞幸的确围绕产地特质下了一番功夫。
研发端的调整也不少。我们通过多方信源,侧面打听到这款云南普洱咖啡,基于用户大数据调整了很长时间,从选豆到最终上市,累计消耗了将近1吨生豆来打磨味道,试图在保留云南产地风味和用户偏好之间找到平衡点。
热点 | 财经 | 科技 | 观点 | 产业 | 专栏 |
融易新媒体 备案号:津ICP备17005847号 Copyright © 2002-2022 ryxmt.com.cn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