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新闻热点:电商直播江湖风起云涌,县域主播打响突围战(2)

“清河羊绒,就像我们自己的亲孩子一样。” 清河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中强说。自个别商家羊绒造假、虚假宣传等被曝光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同其他部门已经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通过不断突击检查将打假常态化。

虽然被称为“羊绒之都”,但清河县并不产绒。清河羊绒产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集散地和重要的羊绒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许多当地政府官员引以为豪,在他们口中,这被称为“奇迹”。

1978年3月,清河县杨二庄农民戴子禄从内蒙古拉回4吨羊绒下脚料,并对当时的梳棉机进行改造,分梳出1吨多羊绒,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的绒毯厂。许多“老清河”对这件事印象深刻。戴子禄的同乡戴荣霞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件事在全县范围内轰动特别大。”

目前,清河年生产加工各类无毛绒超过56000吨(其中山羊绒6000余吨,占据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绵羊绒50000吨,占据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羊绒纱线7000吨、羊绒制品2000余万件,年产值超过200亿元。2018年,清河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17个。清河县羊绒市场管委会数据显示,清河全县共有不同规模的网店3.5万家,从业者6万人,电商年销售额近50亿。

这些数字,也表示清河有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全方位监管难度不容小觑。年末的那场饭局上,一位当地其他部门官员举起酒杯面向王中强说:“你们压力确实太大了。”

几个月前的清河县山楂节活动时,清河县宣传部副部长闫秀珍曾在聚餐时和记者们谈起:“清河县的许多家庭靠羊绒赖以为生。”有关羊绒的宣传,也一直是清河县的重点。

直播能否延续“奇迹”?

清河羊绒的这个“奇迹”,被清河县羊绒市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郑春雨称为“能人经济”。“‘能人经济’最直观的体现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清河县人敢尝试。”

羊绒市场管理委员会设立在羊绒小镇主干街道的西端。沿楼梯拾阶而上,左手边第一个就是郑春雨的办公室。“得益于能人经济的清河,也受限于能人经济。”郑春雨说。

他认为,人才的匮乏,是当前限制清河服饰产业电商发展的核心问题之首。“缺乏更为系统和专业的运营体系支撑,专业运营人员紧缺;本地几乎没有专业的网红直播机构,大都以个人或召集身边朋友的方式边玩边摸索,每个阶段的瓶颈较为突出,不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如何让清河县的“奇迹”继续下去?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郑春雨想起来县里某个企业和薇娅的一场合作,选品的严苛让他印象深刻。要提交各种报告,要求极致的性价比。”那一次,郑春雨切身感受到了电商直播的“威力”。

700万元的货,薇娅只用了三分钟便全部卖光了。这在郑春雨的内心是一次不小的触动。“但是,如果再让她卖一次,可能效果就不会这么好了。因为清河县符合她选品条件的货物并不算多。”

公认的是,直播已经成为了一个风口。根据淘宝公布的数据,在刚刚淘宝双12当天,7万多场直播引导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60%。而在一个月前的双11,淘宝直播引导成交额近200亿,其中有超过10个“亿元直播间”,超过100个“千万元直播间”,预计未来三年淘宝直播将带动5000亿规模的成交。

“目前,清河县的电商直播主播大多为传统电商商户自己聘请,做简单的培训。光靠企业和‘土直播’,发展速度太慢了。”他说。

突围

“电商的风口我们没有错过,但周边其他县都错过了。我们现在入场(直播),也并不算太晚。”郑春雨说。

通过微信,郑春雨发送给新京报记者一份《清河网红直播孵化基地运营方案(初稿)》,上面写明:中国服装网购交易规模虽有所下滑,但是绝对值还在不断增大。传统批发市场B2B的模式正被B2C模式严重侵蚀。经调研,全国有名的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在2019年遭遇几乎断崖式交易萎缩,但面临重要转折点。

此外,5G技术的发展也在郑春雨的考量之内,在他眼中,网速的大幅提高是电商直播时代的温床。“县里为此经常开会讨论,县领导也十分重视。”其中,便包括39岁的清河县县长韩凯。

 文章标题:今日最新新闻热点:电商直播江湖风起云涌,县域主播打响突围战(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7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