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爆料: 谁让球鞋疯狂?(2)

球鞋市场的火爆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出一份以《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的金融简报,其中明确提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此类风险。

消费维权的是与非

球鞋转卖生意火热,随之也带来大量的消费举报与质疑。

据某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用户举报大数据显示,涉及举报较多的鞋类鉴定交易平台被举报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假货泛滥、久未发货、恶意扣款、退换货难、商家“砍单”六个方面。

拿退换货难为例,北京市民于先生日前在“毒”App上购买了一双篮球鞋,融易新媒体,由于个人情况想要退货,却被客服告知物品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客服表示,如果顾客想退货的话也可以,但必须交纳89元技术服务费。

“客服告诉我平台规则就是这样,但是国家规定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他们为什么不遵守?”郭先生对此表示不解。

对于89元的退货技术服务费,“毒”App是有说明的。记者查阅买家须知后得知,消费者在该App下单后会有30分钟的“购物冷静期”。在这段时间里,消费者联系客服取消订单就不会产生费用。一旦超过“冷静期”,平台就会根据交易环节的不同,收取不等的费用。比如在卖家发货之前,违约金为28元;卖家发货后、平台未鉴别时,需要65元的查验鉴别服务费和打包物流服务费;如果平台已发货的话,鞋类需要支付89元,其他物品则需要99元查验鉴别服务费及打包物流服务费。

对此,记者咨询“毒”App客服,服表示:“毒”App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平台上的卖家有些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有些不支持,顾客根据自己可接受的条件来决定是否下单购买。”

“个人原因引发的退货,很难说究竟会不会对商品产生影响。”李茶表示,自己在网购球鞋时最担心的就是买到别人退回的商品,自己在下单前一定会做好相关功课,希望拿到的是全新的鞋子。“有了像退货需支付退货技术服务费这样的规则,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维护真正喜爱球鞋的消费者的权益。”李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网络商品销售者应当依法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应当引导和督促平台上的网络商品销售者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进行监督检查,并提供技术保障。”买家选择退尺码不合身、不合脚的衣服、鞋帽,显然符合上述“七日无理由退货”的相关规定。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他认为,球鞋交易平台制定下单过半小时退货就收取违约金的规则,不仅是加重消费者责任的不公平格式条款,而且属于违法条款,应该无效。平台虽然有制定规则的自主经营权,但前提是不能违反现有法律法规。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权利,也是电商经营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如果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违反了现有法律法规,就必须依法受到规制。建议当地监管部门对该平台的格式条款内容进行监督检查,一旦认定为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格式条款,应及时责令整改,并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本报记者 李 翔/文并摄

 文章标题:热点事件爆料: 谁让球鞋疯狂?(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opinion/mspl/54994.html